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feier 感谢 feier 上传 0人参与

  民间艺术是我国五千年文化所积淀下来的民族精华,民间艺术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凝聚与传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征,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情怀。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启示我们应充分利用民间艺术教育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民间艺术教育启蒙教育作为一种有效地艺术教育形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通过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并以其为载体,有效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幼儿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1.1 有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间艺术教育的各种形式中为幼儿提供多方面的感知材料、认识作品、理解作品、创造作品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多种问题,提供幼儿锻炼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幼儿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幼儿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与形式,在不断的认识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复杂化和概括化,幼儿参与剪纸、撕纸、泥塑、刺绣等民间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随着活动的难度和深度得到提高。这些活动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得到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提高。 

  1.2 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的主要特点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形象。原型启发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幼儿通过直观的认识、感受具体的形象,使其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原型。丰富的材料、形象及知识的积累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民间艺术作品取材广泛,朴实生动,是被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装饰性和趣味性。民间艺术形象夸张、稚拙,色彩明亮、丰富多样。例如许多泥塑、雕刻、绘画、剪纸作品的造型都非常具体、非常形象。民间美术活动中呈现的作品: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群图》,直观的再现动物的具体形象,这恰恰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民间歌舞中使用的形象化、艺术化的道具,如小丑的装束、舞龙中的龙的形象、跑旱船中的旱船、轿子等都深受幼儿的喜爱。例如,民间文学活动《西游记》王国,给幼儿提供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形象,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憨厚老实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幼儿又可以根据图文在头脑中再现任务的具体形象同时又可运用多种手工形式,如绘画、泥塑、撕纸等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民间艺术活动《皮影戏》,皮影表现的人物形象展现并丰富了幼儿的直观认识,增强了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易于幼儿的理解。 

  1.3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性 
  五岁之后,幼儿明显的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等方面。这时期是培养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民间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作品的展示,幼儿能够直接获得知识和经验,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的过程;幼儿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这本身就是幼儿发展思维的过程。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作品,使幼儿充分感知艺术作品,增加知识和经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许多民间游戏是与民间童谣融合在一起的,幼儿边唱童谣边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协调,需要运用多种思维能力。民间文学活动《老鼠嫁女》需要调动幼儿的各种能力来感受、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地表达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老鼠嫁女》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渗透着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民间艺术自身在创作和表现、表达过程中需要拥有的知识和技能。 

  2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对丰富幼儿创造性想象的作用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符合幼儿认识与审美特点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都是通过直观展现的,这些形象鲜明,色彩明亮的民间艺术作品,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直观的创作原型,有利于激发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的动机,增强幼儿想象的有意性,丰富幼儿的想象的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2.1 有利于增强幼儿想象的有意性 
  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4~5岁的幼儿想象以无意性为主要特点,5~6岁的幼儿的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相当的明显,这一时期,想象的目的性、有意性、倾向性也不断增强。民间艺术启蒙教育会促进幼儿的想象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的发展,提高幼儿想象的自觉性和有意性,使想象成为一种习惯。 
  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的,民间艺术教育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丰富的美的事物,丰富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过程中,会给幼儿提供大量的具体的、美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会和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相结合,生成新的经验,使幼儿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地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在民间艺术美术《扎染》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的挥动有意想象的翅膀,进行有益的想象与创作。首先可以呈现宣纸,通过折纸方法不同所创作的作品也不相同。然后幼儿通过积极想象,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扎染,从而尝试花布、围巾、包等的扎染;再如《撕纸想象画》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大胆的想象创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首先是欣赏录像,激发幼儿学习撕纸的兴趣,可以提问“爷爷是怎样把碎纸片变成撕纸画的?”让幼儿尝试用者进行撕、拼、贴活动,大胆的进行想象创作,先是自由撕纸,随意的撕出一个奇异形式,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撕的纸片,最后创作撕纸画,不断丰富画面,幼儿可以相互欣赏与交流,体验创造与想象的快乐。 

  2.2 有利于丰富幼儿想象的内容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感知体验;有利于增加幼儿想象的主题,构思想象的情节。民间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强审美价值,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而且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有利于增加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带给幼儿的积极地情绪与感受,对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中,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幼儿进行想象创作的原型,民间文学活动、民间音乐活动、民间美术活动、民俗节日活动等都为幼儿呈现了丰富的作品。如民间语言活动《小兔子开铺子》为幼儿呈现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小兔子开铺子,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袜子,四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来了一群小猴子,买走了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袜子,四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此活动极易引起幼儿创作仿编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再如,民间音乐活动《茉莉花》,以音乐为教学的载体,首先是欣赏音乐,通过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幼儿大胆尝试用花的不同造型和小动物们玩耍游戏的动作进行大胆想象,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3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 
  在幼儿期,幼儿的想象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幼儿从无意想象逐渐产生有意想象。4~5岁的幼儿的想象开始出现有意性,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发生的时期。表现为情节逐渐丰富,新颖性增加,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种类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而民间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恰恰为促进幼儿的创造想象提供了条件,大量的作品激发幼儿想象的新颖性与独立性,有利于增加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程度,从而发展幼儿的有意性想象。 
  通过民间艺术启蒙教育能使幼儿改变原先知觉的形象,从而增加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程度,积累幼儿的经验与知识,丰富幼儿的记忆表象,增加幼儿的创造原型。民间美术活动《我看叔叔捏泥人》,通过观看民间艺人捏面人的过程,认识制作面塑的简单工具,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知道面塑是一种民间艺术,从而喜欢面塑活动,并根据所看到的面塑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泥面人。民间文学活动给幼儿提供经典的民间故事,通过幼儿积极地思维与想象,进行续编与仿编。 

  3 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对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作用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应注重社会文化、教育以及儿童的早期经验对幼儿人格培养的作用,通过各种教育资源与途径,培养幼儿积极的人格,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具有特殊的作用,幼儿在与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互动中有利于提高幼儿创造的目的性、动机品质。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 
  3.1 有利于提高幼儿创造的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包括有稳定持久的创造需要或欲望、有崇高的创造动机和价值取向、有广泛而又专一的认知兴趣、有科学的世界观。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的目的性品质,能提高幼儿对创造活动的意义、过程、结果及其对个体与社会的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幼儿的创造的目的性,提高幼儿的创造的个性倾向性。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民间艺术启蒙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作品的展示,会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及创造新的艺术作品的动机,培养创造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民间美术活动吹染活动《五彩的花朵》中吹染的新颖性会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欣赏范例中,感受吹染图案的效果,产生创作的活动愿望,体验创作的乐趣,提高幼儿的个性倾向性与创造的习惯。最让幼儿感兴趣的还是民间艺术教育中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传统的捏、揉、撕等手工制作,提供给幼儿的是一场场的动手表演的盛宴,幼儿参与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喜欢自己创造的过程。 

  3.2 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意志品质 
  创造性的意志品质是指个体自觉的确定创作活动的目的,然后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阻碍或困难,坚持努力,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品质,它是个体意志活动的创造性的长期积淀。在创造活动中,它主要表现为创造者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与果断性。 
  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觉性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坚持性和持续性。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能通过具体的方式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坚韧的意志力。民间艺术活动需要幼儿的专心、耐心、恒心、细心才能完成,这对幼儿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完成创作的任务,自己劳动的快乐与创造的乐趣。 

  3.3 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情感品质 
  创造性的情感是指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培养起来,并在其中得以表现的一种稳定的情感品质,创造性的情感是创造性人格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民间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增加幼儿积极地情感体验,丰富的情感是创造力自由表达的体现,也是创造力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民间艺术作品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有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认知需求,增强幼儿的理智感。 
  首先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精髓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民间艺术通过民间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是精神意识方面的教育。民间艺术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对幼儿进行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以及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幼儿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民间艺术作品中蕴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通过体验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丰富审美与情感体验。例如,民间文学活动《愚公移山》,幼儿通过对故事的欣赏与理解,明白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神笔马良》的故事告诉幼儿要具有马良的善良、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另外,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会增强合作意识。例如,民间游戏活动《老鹰捉小鸡》就需要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如果有一位小朋友不集中精力,认真游戏,则会使整个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通过这种合作活动的练习,幼儿会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同时还会养成遵守规则与纪律,乐于合作的习惯与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4 结语 
  幼儿在学前期的各种心理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殊作用。通过民间艺术作品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拓展表现的空间,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多方位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我们应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可能性探索——以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为例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