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如何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性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uyu 感谢 wuyu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活动新课程》明确指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新教育主张以个人为本位,使每位幼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发挥主体性,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性,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目前,我国幼儿主体性缺失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他们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都是按父母或教师教过的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展开,难以跳出思维的框框,刻板而且缺乏创造性;在游戏活动中,常常只会等待教师给予角色分配,而不会主动地融入到游戏中去;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消极被动状态,连饮水、小便等活动都要成人允许或提醒,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性等等。由此可见,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的。如何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性?首先要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对幼儿主体性含义的理解不透彻 
   当今社会,部分家长、老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幼儿,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所以对幼儿的主体性漠视甚至遏制,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加之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对孩子过度地服务,对孩子的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许多孩子四肢不勤,生存的独立性和生活的智慧严重缺乏,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无所适从。一个连生活自理能力也缺乏的人,其主体性就无从谈起了。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儿主体性就是放手让幼儿自己来,而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儿童成长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幼儿教育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性,首先必须理解“幼儿主体性”的真正含义。 “幼儿主体性”并不意味着让儿童成为独立的个体后,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彻底放手、不闻不问,而是旁敲侧击帮助幼儿在他们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生活学习,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解决问题。 

   二、对幼儿不放心,导致包办现象 
   现代教育中,家长和教师的观点、做法是影响“幼儿主体性”的重要因素。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代劳包办,对孩子不信任。以此剥夺孩子动手能力及增加学习生活经验的权利,导致影响幼儿操作、表现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往往处在矛盾中: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另一方面又怕孩子不如人、不能成才;教师一方面想让幼儿自由、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又怕家长质疑、同行比较。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总会“帮助”孩子操办一切自认为孩子做不到的。如在家园互动的作业,本是为了加深亲子感情,促进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强调孩子在亲子活动过程积极的情绪体验等。结果交来的作业中十有八九是家长代劳的;在进行稍有难度的活动时,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总是忽略原本的目标定位,对这部分幼儿“特殊关照”。如果这样的代劳、帮助能让孩子成长、进步,那学习便失去了意义。如果家长和老师能代替幼儿成长,又何必费尽心机教育孩子呢? 
   那么如何避免以上出现的两种现象呢? 
   首先,作为引导者要明白主导的作用,体现主导的价值,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学会独立思考。给予幼儿正确的价值观理念,使他们明白广义上的对与错。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目的,不能对孩子抓得太紧,一味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能用自己的判断标准检验孩子的做法,评价孩子做法的对与错。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压迫孩子提前成人化,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 
   其次,要懂得适度放手,相信孩子、摒弃包办代劳,让他们在一定空间内自由发展。但对幼儿一切事物的放手都是在掌握好“度”的前提下,并不是百分百放手。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没有成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判断对与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自主的情况下需要成人的适当引导。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发挥潜在本能的舞台,让他们大胆表现、充分展示人之初的本性,以他们的童真童趣展现幼儿的本质,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孙倩倩)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中班科学:想站稳的乒乓球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