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家园合作对学龄前幼儿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一、问题提出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学会感恩,是为了将别人给与的帮助铭记于心。比如我们对父母的感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尤其重要。让幼儿从小知道感恩,让他铭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知道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是给与了他们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去爱别人,帮助别人,是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等。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摈弃了我们中华名族“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的美德?
     调查表明,现今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社会现状。很多父母,力争给孩子一个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努力工作,却忽视了和孩子们情感上的交流,父母无私的奉献,让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让他们理所当然的接受恩惠。肆意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老人的溺爱使他们变成了不知感恩,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更有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排名,让孩子沦为考试奴,使得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都是忽视感恩教育导致的社会现状。这使得我们更加关注感恩教育。也使得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所以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及早施教,培养幼儿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刚好3-6 岁的幼儿,即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在言语、情感、行动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同时幼儿期又是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此时的幼儿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最理想时期,因此对3-6 岁的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对3-6 岁的幼儿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感恩教育的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重点
     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引起的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教育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被关注。
     在西方,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于1941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给予的恩惠。平日里无忧无虑的孩子也会在这一天挨家挨户的敲开邻居的家门.募集食品,来培养他们帮助穷人的意识.养成行善的美德。感恩节最主要的意义是要告诉我们人性的美好,从任何事上都可以体现出感恩,问候一下你的父母,朋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是感恩的表现。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理解与宽容,学会爱。
     我国春秋时期就有教师节。最初的时候,每个老师门下都有若干的弟子,这些弟子每年总会相约在师傅的生日那天举行一个简朴而庄重的仪式,用虔敬的心态向师长送去敬仰和祝福。尊师重道的风气迅速在中原弥散,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可取代的节日。而每一个老师也会在无数个属于自己师傅的节日里虔敬、忠实、隆重其事地向老师表达祝福和感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本次对于感恩教育的研究,主要是让3-6岁的幼儿通过多种活动以及方法,让幼儿培养成长久的感恩习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幼儿从被动接受到成为习惯,逐步养成了感恩,对教师教导的感恩,对家长养育的感恩,对学生间互相帮助的感恩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卫生,礼貌,等等好习惯,从刚开始的教师督促到最后感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共同点

差异

本次感恩教育

    通过教育来点拨和引导幼儿,来学会感恩。

通过多种方式的启发和引导以及家长多种形式的参与来让幼儿养成一种感恩的习惯。

以往的感恩教育

     通过引导和实践帮助他人来学会感恩。

    通过每年一次的节日来引导青少年主动地帮助亲人,朋友来学会感恩。



    感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幼儿是未来的希望,祖国的栋梁。而3-6 岁的幼儿,即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在这个时候,给他们灌输感恩教育对其以后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的行动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感恩教育对3-6岁幼儿的重要影响。  
三、家园合作对3—6幼儿开展感恩教育:我园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的时间和对象 
        研究时间:2010年10月——2011年6月 
        研究对象:浦江三小 小,中,大班幼儿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实践研究,让3—6岁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利用一些日常活动和主题教育,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初步具有感恩的心,学会是非对错,学会与人分享。 
    2、研究内容:  
    研究对3—6岁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目标。 
    小班,一般是3-4岁的幼儿,年龄一般都比较小,是非观念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对小班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分享。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一些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分享,比较多的是通过“母亲节快乐”“生日快乐”“请到我家来做客”这样的游戏,逐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主动的与别人沟通,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共同分享快乐的愉悦心情。 
    中班,一般是4-5岁的幼儿,与小班的幼儿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好动,喜欢模仿,比小班的幼儿更能接受简单的事物。所以在对中班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我们更多采用的是对他们的礼仪培养。我们会进行一些以礼仪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像“爷爷奶奶,送我去学校”“爸爸妈妈,去上班”等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能简单的说些礼貌用语,从而往好的方面发展。 
    大班,一般是5-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因此我们一般采用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法,给他们一段角色演绎,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其中,让幼儿讨论,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平时自己是怎么做的,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及行为能力。 
(三)实施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1、实施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 
    (1)启发引导法:对于年级偏小的小班的孩子,我们是通过学习活动教材中的“过家家”、“我的幼儿园”和“好朋友”等主题,通过教材中的“关爱身边人”等活动中,以“爸爸妈妈好”、“妈妈的节日”、“奶奶的生日”、“想让你高兴”等,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 
    (2)情感体验法: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活动,让孩子给父母、老人捶捶背,倒杯水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 
    (3)榜样示范法:孩子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孔融让梨”、“黄香替母暖被”等故事,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更能让孩子留下深刻的体验。 
    (4)故事法:选用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其明白感恩的道理。还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幼儿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如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 
    (5)角色扮演法: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或社会上有关特点,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2、指导家长的途径: 
    (1)家访 
    在学校里,要定期组织家访,有问题的幼儿,要提前家访,做到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与每一个家长进行沟通探讨,让家长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感恩教育。 
    (2)家长会 
    重视对家长的影响和教育,设立家长团,定期开展家长会,利用家长会,把这一个理念传递给家长,首先要让家长和老师站在一条战线上,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就感恩教育的相关问题向家长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面谈等多种方式给学校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3)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交流感情的最好的活动方式,它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与孩子的活动中,家长知道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了解了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 
    (4)家园互动 
    教师通过网站、家园互动手册等方式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也可以及时向家长告知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可以定期每周,或者每日将幼儿在学校中的情况告知家长,并把每周感恩教育对幼儿及家长的具体要求发给家长,传达家长对孩子的爱的行动等等,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情感体验,引导并帮助孩子完成感恩任务。 
(四)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通过8个月的实践研究,在家园互相配合的前提下,孩子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特别是在对长辈的感恩,同伴的感恩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1、评价实践成效的方法 
    (1)观察记录法:教师在学校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以书面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家长则观察幼儿在家的反馈情况,以书面形式记录幼儿的想法,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帮助与指导。 
    (2)对话法:教师和家长都有意识地与幼儿进行对话,通过对话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情况,以便家园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行为。 
    (3)反思法:教师和家长每天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加以反思,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 
    2、实践的成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幼儿从被动接受到成为习惯,逐步养成了感恩,对教师教导的感恩,对家长养育的感恩,对学生间互相帮助的感恩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卫生,礼貌,等等好习惯,从刚开始的教师督促到最后感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这次的感恩教育中,家长也积极参与,在家庭环境中也进行一定感恩教育,使得这次的行动研究非常的成功,家长在配合学校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家长养成了沟通的好习惯,现在的家长遇到问题,会主动和我们老师联系,一起就孩子的问题沟通,探讨,家园呈现一种和谐的教育态势。 
    同时,在本次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在教学能力、理论认识水平上有明显提高。  
    3、实践的反思 
    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的研究,“家园合作对3-6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可行的。 
    (1)合适的目标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 
    3-6 岁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此对3-6 岁的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学会感恩,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从小懂得感恩,可以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2)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3-6 岁的幼儿,年龄毕竟小,所以进行感恩教育要适度,要因人制宜,感恩教育要内容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为主体,同时兼顾主题活动与一日随机活动的整合。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有兴趣,我们的感恩教育才能长久化。 
    (3)家园互动策略是实现与提升幼儿感恩行为的保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即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3-6岁的孩子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清晰,又处于一个模仿的高峰期,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学校要和家长互动,取长补短,发挥各自长处,帮助建立一个适宜的氛围,使学校与家庭做到教育理念统一,教育进度同步,帮助幼儿认知、模仿、实践感恩,最终实现并提升幼儿的感恩行为,促进孩子、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4)有效方法的运用是幼儿获得感恩实践的关键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要注重幼儿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不断实践与操作和纠错中得到体验和感悟。因此,为幼儿提供便于实践感恩的实景和有效方法,有利于幼儿在丰富的操作与互动中获得认知上的发展。进而获得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快乐感。 
     (5)要对3—6岁幼儿开展感恩教育,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持之以恒,走向社会,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无论在心智还是体格方面发展都不相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和教师都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来采取最好的教育方式。譬如说,对于担心的幼儿,我们应该培养他勇敢的个性。对于太过勇敢,甚至有些鲁莽的孩子,要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个性。如果有孩子太过冷漠,就要以培养热心善良的品质为主等等。根据孩子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幼儿的个性,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养成幼儿的感恩之心。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美劳视频:教你做可爱的信息栏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