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人类智慧体操”研究与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nhu 感谢 shanhu 上传 0人参与

    作为一项高雅、文明的体育活动,棋类运动一直活跃在中华民族的热土上,成为体现我国民族的瑰宝之一。革命导师列宁称“棋”为“人类智慧的体操”,可见棋类对聪明智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且研究证明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懈探索创造能力及勇敢承受困难失败的勇气。看看棋类活动的功能,我们豁然发现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棋也能作为教育的载体之一。纵上述原因出发我们觉得以棋类活动为教育载体向孩子们开展素质教育是一项良好举措,能够顺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契机,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
一、    棋类教育研究的内涵与目标
 (一)内涵
“棋类教育的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学前期幼儿,研究如何引导3-6岁幼儿接受国际象棋、围棋,培养棋感,提高棋艺,塑造个性,同时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实现“启智、冶情、载德、健身”的目的。
(二)目标
首先开发和设计幼儿棋类教育教学内容,构建棋类教学课程模式,形成园本课程。其次探索棋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素质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A、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陶冶幼儿的情操。
B、促进幼儿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C、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形成。
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争创幼儿园特色教育,提升办园品味。
二、棋类教育研究的实践探索
1、幼儿园棋类教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作为一门课程就要建构其基本框架,由于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年龄所致,教育界、棋界没有现成的课程方案,这样我园就开始了围棋和国际象棋课程的探索。首先是端正观念,明确目标。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因此棋类教育要以开发智力、培养情操、锻炼意志为棋类教育目标,培养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的和谐平衡的儿童。不应定向为造就棋类专门人才。
其次要处理好棋类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棋类课程应和幼儿园的其它课程如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等一样,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共同指向课程的总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再次在棋类教育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予以充分思考。我们认为,启蒙性、整合性、陶冶性、游戏性是棋类活动实施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我们选择的棋类教育内容应是基础的、启蒙的,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为限,决不能期望过高;棋类教育必须定位在提高幼儿的素质上,要让幼儿普遍受到身心的陶冶,获得棋艺、形成品格,但也不忽视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具潜质的尖子成才奠基。棋类教育又是一种品德教育,下棋要讲礼节、守规则、胜不骄、败不馁,积极进取、谦虚谨慎。幼儿不仅从中体验到愉悦,感受到心灵的舒畅,而且陶冶情操、发展智力,进而提高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在棋类教学中,应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理解,从培养兴趣入手,在游戏中唤起幼儿对棋的兴趣,掌握基本棋艺、规则和棋类基本常识。
1)对课程资源的研究
幼儿园棋类教育必须遵循既面向全体又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设计课程时,一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阶段的共性特点,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体现出共同的要求和统一的进度;另一方面,又应当随时观察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处理好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使全园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棋类启蒙教育,又为个别有棋类潜质的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棋类教育的实施需要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显性和隐性熏陶并举。努力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我们还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探讨,把棋类活动渗透到各活动中去。如:聂卫平、谢军等名人事迹和棋品方面的内容编成故事,在语言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介绍给幼儿,把国际象棋中各棋子的走法设计“小马练本领”、“小兵挖地雷”等体育游戏,“找家”、“捉迷藏”等音乐游戏,绘画棋盘,捏棋子,装饰像架等美术活动。把课程编排放在幼儿本身,让幼儿整个人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棋类活动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对环境教育的研究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强调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样棋类活动也要创设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把幼儿园大门与围墙设计成棋类图案,墙面上设置了许多棋类标语、橱窗,走廊内吊着教师、孩子、家长对弈以及教师编制的儿歌,小朋友的桌子上画有围棋棋盘,地面上有国际象棋棋盘。各班的环境更丰富多彩了,有棋宝宝拼图构成的棋盘,幼儿棋类活动的巨幅照片,用棋宝宝装饰的像架,国际象棋城,有的班级还巧妙得利用“死角”,给幼儿创设了安逸、舒适的棋类活动角。环境创设中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它们不仅点缀了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还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更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在棋类活动中以地为盘、以人为棋,在大型棋盘上开展体育活动,既能帮助幼儿熟悉感知棋盘的基本知识,又能起到学习基本动作(如走、跑、跳)、锻炼身体的作用。
3)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课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家长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家长进行棋类知识的培训,举办家长棋类培训班,开设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友谊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对抗赛,家庭棋类知识擂台赛,幼儿与家长的对抗赛等等。并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家长自己购买棋类书籍,边学习边研究,经常与孩子切磋棋艺,还教孩子一些良好的品质,初步形成孩子在园教师教,在家父母练的良好学棋氛围,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2、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棋类教育教学的活动的研究
  棋类活动从宽泛的角度来说是一项娱乐性的竟技活动,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棋类教学中要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1)游戏活动法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是锻炼身体、产生兴趣的基础,是感知、认识事物的开端,是积累知识、形成概念的有效途经。组织幼儿开展棋类活动的最佳形式就是游戏。在棋类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理解,从培养兴趣入手,在游戏中唤起幼儿对棋的兴趣,掌握基本棋艺、规则和棋类基本常识。如:在国际象棋教学中,我们老师把32个棋子做成各种形象的教玩具,可以戴在头上、套在手上、戴在胸前来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或教学活动,刺激幼儿的兴奋点,这时每位幼儿就是一个棋子,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角色,但必须服从指挥,一名指挥员调动千军万马,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也培养幼儿相互协作、团结一致的群体意识,开拓了幼儿的思路。如:教小班孩子“认识棋格名称”时,直接让孩子们在地面上的大棋盘上学习,把大棋盘喻为一幢幢楼房,让孩子们在大棋盘上走走、玩玩、说说,我站在几幢楼的几层房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主动愉快。又如:在巩固对各棋格名称中,采用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捉谜藏”游戏,先出示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告诉孩子们,今天小动物们在玩“捉谜藏”游戏,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都迫不及待地帮忙找小动物,接着带孩子们在大棋盘上玩“捉谜藏”的游戏,孩子们在大棋盘上你躲我藏,玩得非常高兴,在边玩边学中很快地掌握了各棋格名称,活动效果显著。
    2)创设情景法
创设生动的情景,是为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使幼儿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产生活动的兴趣,尽快地进入教育预定的情景之中,教育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能促进幼儿更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在枯燥乏味的围棋术语“夹”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先让幼儿观察形象生动的小白猫和黑老鼠情景表演,然后两只白猫把黑老鼠夹住,接着让孩子根据表演内容,用白棋宝宝和黑棋宝宝在棋盘上进行练习,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多了,幼儿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
3)巧用故事法
故事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件件动人的、发人深思的事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中孩子们可以领悟到不少的知识和道理。在棋类活动中,没有现成的情节及故事内容,需要老师根据内容选择,展开丰富的想象,精心设计故事内容,适当借助物质环境。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物质环境容易让幼儿感知和接受,并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牢牢地吸引幼儿。在学习围棋布局知识“守角”时,围绕活动目标,教师设计了一个《将军和士兵》的故事,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处处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显得轻松愉快。
4)情感迁移法
情绪是一个人内在的情感表现,能积极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学棋中必备的素质。棋类对弈有输赢之分,要求幼儿应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谢军阿姨的故事”是我们老师自编的故事,每逢遇到心理挫折时,带着幼儿走进谢军阿姨的心情中,体会“胜不骄、败不馁”的内涵。听着听着幼儿自然而然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坦然面对微小的起伏;“学棋三字歌”是一首诗歌,孩子们在倾听中,感到要下好棋,就要有好的棋风,要认真下棋,渐渐的幼儿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诗歌当中。这样的形式,既提高了幼儿对受挫力的悟性,又从侧面最大限度地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5)竞赛法
为了让幼儿下棋不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比赛,既烘托了下棋氛围,又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如: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棋类比赛:本园内的擂台赛、对抗赛、与其它园的邀请赛、友谊比赛、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对抗赛、家长与幼儿的对抗赛,走出江阴参加外省市的比赛等,锻炼孩子们的胆量,积累比赛经验、胜败经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幼儿的思维搞活了,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3、构建棋类教育中良好师资队伍的研究
我们幼儿园的教师承担着特色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双重任务,除需要具有根据《规程》精神开展一般教育活动的能力外,还要具有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的能力。棋类课程在幼儿园几乎是空白,我们从提高老师的素质入手,充分发挥老师的探索、创新精神。 
首先让教师人人明确我园的办园目标是:在3-5年中以棋类活动为突破口,形成我园的风格和办园特色,做到教育有特色、幼儿有能力、幼儿园有影响,成为棋类特色幼儿园。教师心中有目标,行动就有了方向。
其次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棋类研究活动,如:开展各种信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学习掌握幼儿棋类教学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扩大信息量;开展拜师活动和各种业务技能评比考核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如要求教师做到:每天弈棋一小时,每周一次棋类学科组的研讨活动,每月一次人人参与的棋类研究课,每月一次的多种形式的教师棋类比赛,每学期末进行教师棋类知识考试和围棋、国际象棋擂台赛;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观摩活动,扩大教师眼界,提高自身修养。
再次,开展传、帮、带的活动。新老教师互相结对,互帮互学,不断提高棋类教学水平,为此,要求一---二年的老师会上棋课,二---三年的老师会独立设计棋课,三年以上的老师上好棋课。
三、棋类教育研究产生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实践,提升了办园品位,提高了教师的的棋类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幼儿在学棋后,其身心发展产生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抓住了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使幼儿学棋后各方面的思路开阔了,为幼儿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乐趣,他们好奇、好问、好胜心得到了满足,由此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1、有助于感知觉和观察力、记忆力的发展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棋类教学中,我们选择了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一是专门为幼儿设计赋棋子于动物形象的教学内容;二是采用游戏、儿歌等辅助形式,使幼儿更能形象生动地了解围棋和国际象棋。 例: 在学习马的走法时,采用了“小马运粮”的体育游戏,在棋盘上设置了许多障碍,让幼儿扮演小马,想办法绕过障碍物去运粮,在练习的过程中,幼儿要仔细观察,积极思索一子多途径方法,他们在多方的刺激下,形成形象的感觉,由此形成感知觉的统一。又如幼儿在“对杀”中,要通过视觉进行较准确的计算,要看清“死活基本形状”,还能够对周围的变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判断等等,所有这些技能都是通过棋类教学逐步形成的。因此,棋类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促进幼儿知觉的发展,并由此而带动幼儿综合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注意力、思维力、概括能力的发展
注意是前提,思维是核心,概括是总结。学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渗透活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但真正对弈时需要集中注意,在与对方下棋时,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有时间限制,故要求棋手快速处理信息。而每一盘棋都是不同的,每步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一步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因此,学棋可培养幼儿集中注意、积极思维,找寻最佳答案。例如:在围棋对弈中,刚开始,幼儿不知道如何来紧气,杀死对方,渐渐地,幼儿知道了要想杀死对方,就必须学会延长自己的气数,并同时收掉对方的气数,一些加减法、推理法自然而然的用于下棋过程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子我一子,顺序井然,但局势却千变万化,这个顺序体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因果关系,它使幼儿的思维不断得到提高。
(二)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良好个性的形成
1、幼儿的意志力增强了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志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的主要特征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其中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是衡量意志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敢于藐视和克服困难是锻炼人意志的主要途径。在行棋中需要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正确认识对方的实力过度,使自己胆怯;估计对方过低会被对方杀得片甲不留;胆小者需要提高自信,自大者需要了解对方的真正情况,谨慎行事。要敢于面对成功与失败,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泰然处之,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今在幼儿两两对弈中,一方面学会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增强了意志力,在暂时的受挫中找到改正的方法,这对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遵守“落子无悔”的棋德。做任何事,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下棋时,要求幼儿稳重踏实、知己知彼、百战不饴。既要树立比胜的信念,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
众所周知,学前期幼儿是好动的,然而下一盘棋少则15分钟,多达半小时以上,在这段时间里,每位幼儿必须是静心、细心、全神贯注的。这就可以培养孩子多动脑筋,办事多加思索,不轻易妄动。许多平时好动的幼儿,自迷上下棋,成为小棋手后,促使他在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变得安静、专心了。有些孩子在活动中,遇其他人说笑吵闹,常常会轻声劝阻,并且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不轻易半途而废。自学棋后,孩子的控制力也增强了,对于老师和家长禁止的事能控制自己不去做,孩子们都明显进步了。有的家长反映,以前孩子外出做客,总担心孩子不听话,到处乱翻别人的东西,显得缺乏家教,家长很没面子。现在孩子变了,到了别人家,不仅有礼貌肯叫人,能大方地与人交谈,还能控制自己,不经大人允许,决不碰别人家的物品。家长高兴地说:“我的孩子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别人真羡慕我。”在各类活动中,孩子们心不在焉和好动的现象也在逐渐消失,老师也风趣地说:“下棋能治好孩子的多动症。”
(三)增进了家园联系和两代人之间的交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家园联系是必要途径。除了现有的教育内容是家庭共同关心的主体外,将棋类学习也作为家园联系的又一突破口。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家长的教育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教育的重心严重向“智能”一边偏斜,在棋类教育方面,家长也会反应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方法简单等现象。因此,我们首先注重向家长宣传幼儿棋类教育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并通过讨论、咨询、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思想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培养观。并通过家长棋类培训班,让家长学会了下棋,并在家中进行指导,从父与子、母与女、爷与孙的对弈中,找到了一方休闲、锻炼的净地,几代人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共同的爱好,换来了共同的乐趣,这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当有利。除此以外,通过家长之间的各类比赛活动,形成家、园互动的棋类氛围,为幼儿创设更多更好的学棋、练习的途径和机会,从而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同步、一致,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棋类教育研究的思考
(一)要注意兴趣的培养,而非纯棋手的要求
 棋类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性,不能在教学中硬性将棋类知识灌输给幼儿,而应坚持以兴趣为抓手、以游戏为主要手段,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原有教材的改编或增设来培养幼儿对学棋的兴趣,以开发智力、培养品行为关键目标。
(二)要重视发掘潜能,同时更注意个体差异
棋类学习有一定的悟性,一旦入门,得心应手,常有幼儿下的得炉火纯青,也有个别幼儿对基础知识还有欠缺。所以说,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个别特征,特别是在个别幼儿上要区别对待,以便发挥每个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棋类诱导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往往成为兴趣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三)要注重教师棋艺的提高
教师是主要的操作者,除需具备组织教育活动繁荣能力外,还要注重自身棋艺的提高。要通过培训、自学、互练,先于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及对弈方法。同时教师要把握孩子的每日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努力做到“对症下药”;计划不适宜了,就马上进行调整,寻找策略;教学方法不适应了,就要探索新方法;并不断积累经验,交流切磋,努力提高自己的棋类教育教学水平。(北大街小学幼儿园)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安全知识儿歌:防雷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