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huicy 感谢 chuicy 上传 0人参与

儿童生活在社会和物质的世界中,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形式,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从幼儿一入园就给予数学方面的认知条件,进行一些初步训练,会使其思维和创造力获得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幼儿园数学教学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教师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忽视幼儿的自发关注点;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数形结合”教学的尝试,并从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激发兴趣,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的教学氛围
在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处处充满竞争,不知不觉中,这股浪潮也袭进了幼儿的生活中。教师往往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竞赛、比赛等手段来刺激幼儿,但却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能力强的孩子积极踊跃,能力差的幼儿无动于衷,逐渐失去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在数学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活动形式,减轻了孩子的压力。例如,我更注重幼儿的“自我超越”、“拇指奖章”、“星星树”代表不同程度的进步,对幼儿的“我敢说”、“我会说”等点滴进步也给予肯定。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加自信了,能够积极动脑,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们慢慢地喜欢上了数学,能够主动地亲近数学了。
“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是数,一个是形,数抽象,形直观。数学就像一棵树,它是从数和形这两类基本东西里生长出来的……”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将数与形结合,也就是将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结合。从形象的几何组合图入手,幼儿不但感兴趣,而且更易于接受抽象的数概念。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制作了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数字娃娃,它由1~10的10个数字组成。我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位“新朋友”,孩子们都高兴得拍手欢迎。“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认识新朋友,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通过观察,幼儿很快便发现:“数字娃娃的帽子是数字3和1……”“它的嘴巴是数字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很快复习了1―10的数字。以后的计算课中,我还经常“请”出数字娃娃,通过帮助数字娃娃“解决难题”、“怎么办”等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每节课环环相扣,轻松、有序地进行。又如在几何图形组成的“猫捉老鼠”图片中,让孩子在欣赏中感知:花猫是由多少个图形拼成的?老鼠里藏着几个三角形?谁用的图形数量多,谁用的图形数量少……在欣赏数形结合的图片时,使孩子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美,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提高幼儿操作活动的“自由度”,做到寓教于乐
操作活动之所以成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首要方法,在于动手操作时,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这种思维上的探索活动便是操作活动的目的。这里所说的“自由度”,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指在幼儿操作时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目前,许多教师已注意到在教学中运用“操作法”:他们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但整个教学过程中却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操作过程也由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机械地操作,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简单的“图形分类”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拿出一个图形,让幼儿再拿出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图形,这样的教学不会给幼儿带来任何发展的空间,幼儿只是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因此,我准备了很多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和幼儿一起去认识、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颜色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幼儿会发现图形会有这么多的变化,然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分类盒里给图形分类,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获得分类的有关知识。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有的教师是这样安排操作活动的:教师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请幼儿拿出三角形,听教师讲解三角形的特征。同是这个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出示幼儿已认知的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请幼儿区别其不同,发现三角形的特征,然后引导幼儿在一些大小、颜色不同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拼贴各种图案。这样,幼儿便能通过亲身的操作,获得有关三角形的感性经验。
又如在“会变的图形”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形状的彩纸,让幼儿自己折叠、分割图形,看谁变的图形最多。通过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很多幼儿都能总结出:把纸对折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图形就越多。在“比比谁的图形多”的活动中,让幼儿对自己剪出的图形进行了计数,最后让幼儿把剪好的图形拼合成了原来的大图形。整个活动充分保证了幼儿操作的“自由度”,使幼儿在愉快的剪剪、折折、拼拼中认识了图形间的简单关系,加深了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不但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理解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探索能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当发现有的幼儿有所创新时,教师要适时向其他幼儿介绍其新思路,并给予肯定,使幼儿在自信中创新。在“图形变!变!变!”活动中,幼儿能用各种图形拼贴出形态各异的图案。“这是奥特曼!”“我拼的是万能钥匙!”看着一幅幅内容不同的图案,不由感叹孩子们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正如马拉古齐的一首诗所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我们应视幼儿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和表达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在数学教学中,我以鼓励、引导为主,为幼儿创造尝试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做,手脑口并用,使幼儿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
在每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获得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归纳,促使物质活动向思维活动转化。对问题的讨论既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也可根据幼儿反馈进行。如在“认识3的相邻数”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复习2的相邻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为每组提供1―10的数字模型,各不相同的小图片若干套,请幼儿进行尝试。在分组讨论时,因有两名幼儿说“3的相邻数是1和4”,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2和4离它最近,3的相邻数是2和4……”“2比3少1,4比3多1,所以……”有的孩子还在黑板上操作起了自己的小图片为大家验证,还有的孩子发现了相邻数的规律……一个简单的相邻数的认知活动,却让幼儿受益匪浅。
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原本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生动、感性的知识。让我们引导幼儿积极地去尝试,去发现,让幼儿喜欢数学,探索数学,充分地发挥其创造的潜能!让孩子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儿歌:小风扇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