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新《纲要》背景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eixin 感谢 weixin 上传 0人参与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常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新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泛指。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它有时间的限制,有场所的规定,有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一般分为两方面内容: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生活常规包括:进餐、喝水、盥洗、午睡、点心等规则要求;教育常规包括:坐姿、上下楼梯、早操、教学活动等规则要求。从幼儿个体发展需要来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班级集体需要来看,每个幼儿都是生活在一个由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集体之中,如果每个幼儿各行其事,不仅教师无法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无法协调。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建立新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几个误区 
        近几年,随着幼儿园数量的不断攀升,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幼教专业的师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经过短期培训或非幼教专业的学生甚至下岗女工也加入幼儿教师行列,幼儿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新《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幼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旧思想的交替与碰撞中,幼儿园常规教育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幼儿园常规教育”这一并不新鲜的话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通关注。 
        (一)高自由——放任幼儿 
        这种现象在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身上较多。她们由于工作时间短,把“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等新理念曲解为“放任幼儿自由发展”;还有的教师把幼儿半日活动与幼儿教学活动等同起来,淡化了幼儿园常规教育;还有的教师认为常规培养不重要,可有可无,因此,随意性很大等等因素使得幼儿园常规教育逐步退化,幼儿处于放任、自由状态,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高控制——强制幼儿 
        这种现象在老教师身上较多,她们有着合格的学历、专业,幼儿园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她们工作年限较长,把幼儿园常规教育公式化、标准化。例如,幼儿园规定进餐时要保持安静,不挑食、不剩饭,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有的教师为了使幼儿不剩饭菜,强制要求幼儿吃下所有饭菜,由此,有的幼儿不得不含泪吞下所有饭菜。虽然,表面上看幼儿确实吃完了饭,但幼儿是在不愉快的情绪下吃完的,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并没有益处,并不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又如喝豆浆环节,教师要求幼儿必须听到老师说“请喝”的指令,才能喝。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看着手中可口的豆浆想喝却要无端地等待。这样的常规只能使幼儿失去自主,走向被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新《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的自主性,通篇体现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与此同时,《纲要》又十分强调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反复出现“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教育幼儿”的关键字,这充分说明《纲要》对“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的坚持性。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避免蛮横无理地强加各种任务,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幼儿园常规教育细化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主体地位表达了幼儿是发展的主人,教师在常规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常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创设的民主氛围中实现的。教师如果片面地理解“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实践过程中将两者割裂开来,只会使幼儿园常规教育走向“放任幼儿”或“控制幼儿”的极端。 

        三、“熏染”与“生成”——幼儿园常规教育方法初探 
        新《纲要》中指出:“熏染”与“生成”是社会性发展和教育上两个大的方向。幼儿时期情感比较外露,易受暗示和感染,幼儿园常规教育应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宽松的氛围、以积极的行为感染幼儿,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内化为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同时,《纲要》中还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也就是说,幼儿园常规教育价值取向是让幼儿学会自律,自由、自主的活动为幼儿主动“生成”规则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幼儿学会自律的最好手段。“熏染”与“生成”也是建立新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方向。 
        (一)“熏染”——教师在常规教育中的策略 
        新《纲要》中把规则划分为“他律规则”和“自律规则”。同时指出:“他律规则”,所采用的方法是“熏染”,主要任务是适应环境、内化规则。也就是说,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要避免单方面的硬性要求或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应该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让幼儿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在体验、理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使幼儿的行为由他律走向自律。 
        (一) 环境的“熏染”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方式与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陶、暗示、感染、模仿、监督、提醒等形式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它主要通过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方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硬环境的“熏染” 
        硬环境指的是环境的硬件条件,如园舍设备、玩具配备、环境布置、材料投放等。显然,如果一个幼儿园玩具匮乏,教室里材料单调、数量有限,那么幼儿间就很容易为争夺玩具和材料等资源而发生冲突。反之,在一个玩具材料丰富的环境中,幼儿选择的余地很大,冲突行为自然减少。比如晨间活动,教师给每人提供一个自制体育器械,幼儿活动时处于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不必担心别人来抢,情绪也相对积极主动,对于教师提出的规则自然主动遵守。其次,要充分发挥硬环境的暗示功能。如在草坪上可以插上一块写着“别踩我”的牌子,提醒幼儿爱护草坪;在卧室可以布置安静休息的画面,暗示幼儿要保持安静;在盥洗处可以布置“节约用水”等标语,提醒幼儿别忘了关水龙头;在楼梯上以小脚印布置上行下行的方向,提醒幼儿遵守右行的规则等。 
        2.软环境的“熏染” 
        软环境指的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一个同伴间、师幼间平等、宽容、接纳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幼儿自觉自愿形成良好的自律行为。常规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更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要让那些看似简单的规则成为每个幼儿的习惯,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坚持。 
        3.幼儿行为的“熏染”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榜样的行为不仅要在幼儿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动中去。让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同伴之间行为的“熏染”在幼儿常规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师行为的“熏染” 
        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模仿教师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在幼儿常规教育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中饭时间,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班上的两位老师也分别从教师餐厅里打来了饭菜。他们坐在小朋友中间,和小朋友一起进餐(幼儿园规定教师和幼儿一起进餐,以教师的言行感染和教育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其中的一位老师对小朋友说:“大家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自己和另外一位教师吃饭时也保持安静;要求幼儿不挑食,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软环境的“熏染”在常规教育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生成”—— 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自律意识 
        在《纲要》的指导要点中的第二条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也就是说,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自由的空间,使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生成”自律规则。 
        1.在自主游戏中“生成”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容易“生成”良好的规则。如区域活动时间,几个幼儿正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一个扮“妈妈“,一个扮”爸爸“,一个扮“宝宝”,他们都想喂娃娃吃东西,可是勺子只有一个,这时,“妈妈”说:“让‘宝宝’先喂吧,因为‘宝宝’最小”。 “‘宝宝’最小”这就是幼儿在游戏中“生成”的规则,而这样的规则是幼儿自己制订的,它不需要教师去干涉、强加,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自然的就建立了规则。 
        2.在自由活动中“生成” 
        新《纲要》特别强调“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自由活动中,幼儿是独立的人,是有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社会”中,幼儿是主人,他们有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生成”并遵守各种规则。如一次大班户外活动,活动内容是在草坪上玩,草坪上有小滑梯、独木桥、小木桩等中型玩具。有几个男孩子选择走小木桩,小木桩弯弯曲曲有10余米长,活动一开始,幼儿有的从中间开始走,有的从两头开始走,总之是哪儿空就往哪儿上,结果,大家挤在一起,不能进也不能退,活动由于缺乏规则而不能很好地继续。这时,一个幼儿说:“这样没法走了,不能插队。” 又有一个幼儿说:“也不能从后面上来,要碰头的……”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往前走。这样的规则是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的结果,幼儿也会主动遵守。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教师日复一日长期坚持的结果。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熏染”环境,提供幼儿更多的自由自主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主动“生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以及良好的他人意识。而这些都不是“教”出来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从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看幼儿园管理——三个有关研究所反映的问题与启示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