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从幼儿园课程变革的视角审视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nqiangang 感谢 sunqiangang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 本文从幼儿园课程变革对教师的角色和素质提出新要求的角度,分析当前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不足,为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指明方向。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变革 幼儿教师素质 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完善措施 
  随着我国的师范教育逐渐从原来中专—大专—本科三级体制转为大专——科二级体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走向托幼教育机构已成为普遍趋势,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正努力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育实践等以适应形势的改变。在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着手课程改革的同时,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后,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型、专家型幼儿教师培养已成为幼儿教师职后教育和专业发展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也理应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本文试图从幼儿园课程变革对教师的角色和素质提出新要求的角度,分析当前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不足,为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指明方向。 

  一、幼儿园课程的变革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但如今,特别是随着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基本取得一致的认识: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 
  (一)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变革。 
  仔细分析上述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不难发现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往,在一般人和教师的心目中,幼儿园课程就是“科目”、“学科”,进而等同于“教材”、“课本”。如今,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活动”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对幼儿园课程内涵的理解由“科目”变为“活动”,直接引起了实践层面的幼儿园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就课程目标而言,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科目”,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认知学习,即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而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活动”,教师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而“经验”不仅指认知方面的,还包括动作技能的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体验。 
  就课程内容而言,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科目”,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存在于“教材”中的关于周围世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活动”,幼儿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蕴涵在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活动方式。 
  就课程实施而言,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科目”,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直接教学”,幼儿基本上是一种“接受学习”:“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教师提问,幼儿答”[2]。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活动”,通常要求教师尽量采用“支架式教学”,幼儿基本是一种“发现学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幼儿发现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幼儿进行思考;教师提供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可见,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就课程评价而言,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科目”,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是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指标。而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活动”,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索、情感的体验、活动方式的把握都将成为衡量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 
  (二)幼儿园课程外延的变革。 
  幼儿园课程不仅在内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外延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以往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科目”,幼儿园课程的外延自然是各门课的总和。如今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活动”,幼儿园课程的外延自然是各种活动的总和。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运用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生活活动、环境、家园合作,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课程变革对教师提出不同的专业要求 
  (一)就课程内涵的变革而言。 
  将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理解为“科目”,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将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理解为“活动”,教师就是幼儿园课程的发现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是真正的“研究者”。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知识的接受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通常需要给予幼儿清晰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而作为“知识的接受者”的幼儿则通过聆听、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及艺体技能,包括普通话标准、故事讲演绘声绘色、钢琴弹得好、儿歌唱得准、手工做得精致、绘画画得像、舞蹈跳得美。 
  教师是“研究者”,幼儿是“探索者”。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幼儿的伙伴与向导、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3],而作为“探索者”的幼儿则通过调查、探究、实践和与他人的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下,教师不仅应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而且应当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理性的研究能力,包括观察幼儿的能力、教育价值分析的能力、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等。 
  (二)就课程外延的变革而言。 
  将幼儿园课程的外延理解为各门课的总和,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备好、上好各门课。将幼儿园课程的外延理解为各种活动的总和,教师不仅要精于教学活动,发挥教学活动的教育功能,还要善于组织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此外,教师还要能够创设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环境,积极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家园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不足 
  既然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作为承担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高师本科学前教育课程是否适应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需求呢?以下从幼儿园课程变革的视角分析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不足之处。 
  (一)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偏重于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课程体系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过渡,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成为大学的使命,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纷纷进行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从事幼儿园的工作,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对原有的“知识模式”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调整,借鉴原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技能模式”,增设《琴法》、《儿歌》、《舞蹈》、《美术》、《手工》、《故事讲演》等课程并加重其比例。学生的语言和艺体技能明显得到提高。这些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备“语言和艺体技能”的学生的确比以往单一的“理论型”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但这样的学生并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求。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仅仅给予“幼儿清晰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在原来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当下幼儿园课程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型”的教师:能用研究的眼光观察孩子,能够为孩子提供有价值的活动,尊重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孩子通过自己体验和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建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4]。这些对幼儿教师的高素质需求,在当前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都是相当欠缺的。 
 (二)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游戏、生活、环境、家园合作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从课程科目来看,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般都会开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其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往往又会分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教学法课程,使学生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有着比较系统的学习,初步获得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针对培养学生生活活动,以及家园合作方面的组织与指导能力的课程几乎找不到。至于培养学生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和环境创设的能力,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虽然普遍开设了《幼儿游戏理论》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但终因课时有限、目标定位不准、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当,使得学生根本无法获取相关的能力。 
  从教育见习和实习来看,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见习期间,幼儿园往往会为见习的学生精心安排集体教学活动的观摩,而很少为他们提供游戏、生活等活动的示范。在实习期间,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往往安排学生在实习前进行“说课”训练,实习中进行“优质课”的展示,实习结束后进行“汇报课”的评比,而学生在游戏、生活、环境、家园合作等方面的组织与指导能力的训练常常受到忽视。 
  (三)重视对学生外显素质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内在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的培育。 
  目前,大多数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部分。其中学科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外显素质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专业情感、专业态度等内在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的培育。纵观所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只有在通识课程部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对学生的一般道德修养的培育,至于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几乎找不到相应的课程体系。在活动课程部分,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如果说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身不利于学生专业情感和态度培育的话,那么活动课程倒是非常有利于学生专业情感、态度的养成。可遗憾的是,很多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因为不能联系到足够的、合适的教育实习场所;见习、实习的时间较短;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见习、实习时间内,教师对学生的见习、实习往往放任自流,疏于必要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使得教育见习、实习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过渡,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培养原来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转变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但在新形势下,幼儿园一线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对此并不是所有的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都有非常理性的思考。很多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都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原有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向“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管是“知识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都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的素质需求。所以,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应当重新思考自己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这些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必需的,但是还远远不够。新形势下,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要热爱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其次,幼儿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师幼观等专业理念。最后,幼儿教师应当具备能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包括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能力,教育价值分析与判断的能力,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能力,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育评价与反思的能力[5]。 
  (二)完善课程体系。 
  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当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可以增加新的课程科目。比如,针对幼儿教师专业情感、专业态度的培育,可以增设《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为了使学生具备更加完整的教育能力,可以增设类似《幼儿生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与指导》等课程。另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比如,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理论》的课时,使学生不仅了解游戏的相关理论,而且能够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调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课程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室内外墙饰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教育理念,能够为幼儿发展创设支持性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此外,有些课程科目的内容要注意整合,避免重复。比如,可以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程与五大领域的教学法课程的重复部分进行适当整合。至于一些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不是非常密切的课程,比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课程可以删除。 
  (三)改革课堂教学。 
  在某种意义上,改革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比增设新的课程更加重要。如果只是单一地增设课程而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使课程体系再完善,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比如,《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一般都是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的观察能力、对幼儿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所以,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师应变单一的理论讲授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观摩与研究、情境扮演、微格教室模拟、课题研究等。总而言之,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思考、探究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视自己为学习主人的教师,将来也更可能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这正体现了现代全球教师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即“教师由传统的‘技术员’转变为‘研究者’、教师教育由传统的‘技术员训练’转变为‘自主参与者养成’”。“自主参与者养成”的过程就是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积极建构、主动内化的过程[6]。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提高思考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专业精神。 
  (四)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的成效。 
  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职前教育的实践主要集中于教育见习、实习环节。为了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的成效,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首先要增加见习、实习的时间。从国外的师范教育情况可看出,他们的实习时间远远比我们的长。其次,教育见习、实习的安排方式应该多样,可以把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分割为若干部分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中。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幼儿园见习,让他们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提高他们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二、三年级,可以结合课程的开设进程(比如教学法的课程、游戏、一日生活、环境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安排学生针对性地见习。到大四可以让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再次,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见习、实习的规范管理和科学指导,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见习、实习目的,并及时与学生交流见习、实习的收获与困惑,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对学生的见习、实习进行全面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精神。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大,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近几年都有扩招趋势,在追求招生数量的同时,千万不能放松对幼儿教师师资培养质量的要求。尽管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过程,但作为职前教育的高师本科学前教育应当尽自己的最大所能为其后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变革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我的风筝飞起来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