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指令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xuxiaohui 感谢 xuxiaohui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幼儿园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指令的作用。而当前幼儿教师在运用指令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本文分析了幼儿园教师在活动中运用教师指令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指令;问题;对策 

  一、教师指令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师的“指令”,是指教师想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相应的语言、行为反应而发出的信号,也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幼儿发出的指示和命令。 
  幼儿园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指令的作用。而当前幼儿教师在运用指令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当前教师指令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指令中暗含的控制性过强,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主体性 
  教师的指令对幼儿言行的控制过强。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教学活动中出现混乱,保证活动有序地、顺利进行。控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什么时候该回答问题,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喝水、上厕所等。让人担忧的是老师们在发出这些控制性的指令时,看到的仅仅是这些指令能让儿童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要求,更方便管理,却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主体性。比如:教师让幼儿自主玩沙,但却不停地发出指令: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要怎样……并把幼儿集合起来,讲评说:“刚才有的小朋友玩得很好,有的小朋友虽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现在,让某某来讲讲他的玩法。”听了老师的讲评后,幼儿纷纷围在老师身边,不住地演示自己的新玩法,期待老师的表扬。教师表面上给了幼儿自主,但实际上教师的“指令”和“讲评”误导了幼儿,使幼儿的行为更多地是为了符合老师的“指令”,迎合老师的意愿,而不是出于自己活动的需要。当幼儿通过教师的行为和言语揣测教师意图时,所谓的幼儿自主也就名不副实了。 
  (二)教师下达的指令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对其作出错误的反应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老师对幼儿下达的指令大部分是每天都要做的,因而老师也就不再关注自己下达的指令是否准确。比如: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在练习踏步走时动作总是懒洋洋的,老师见状,便再三的强调:“看谁走得最神奇”,“看谁走得用力些”,无论老师再怎么反复的强调,孩子们仍然走得懒洋洋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指令并没有发生作用,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更神奇”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才算是“更用力”呢?换言之,也就是教师的指令不够明确,太笼统,所以这个口令并没有产生效果。之后教师把踏步走的指令改为:“小脚用力踩,踩出唰唰唰的声音来”,指令发出后小孩果然走得更有精神,每个小孩都在比谁踏出来的声音更大。所以教师在下达指令时,一定要明确,以便使小孩作出与口令相适应的动作反应。 
  (三)教师下达的指令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认识能力水平较差,对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但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根据教师的指令来行动。教师对幼儿的任何指令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在幼儿园中对教师正确运用指令的能力要求更高,如要求教师的指令要具体、明晰;形象、富有童趣等。但在当前教师运用指令的实践中,经常出现教师所下达的指令不明晰、过于抽象、长篇大论、语速过快或过慢、语病过多、呆板等现象。 
  (四)教师在下达指令时没有考虑到下达指令的具体对象及情景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老师对幼儿下达的指令大部分是每天都要做的,因而老师也就不再关注自己下达的指令是否考虑到具体对象以及情景。在一个下雨天,我曾见过这样一幕,一位老师对教室里的孩子说:“现在到了做操的时间,请小朋友们排队”。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的孩子们都一起向外冲去。老师见状急忙又喊:“快回来,今天下雨,在教室里做操”。于是孩子们又涌进了教教室。老师责备道:“下雨天怎么可能在外面做操?真是不动脑筋!” 
  见了这一幕,我心里不禁涌上许多感触,一个班的孩子都理解错了老师的意图,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不动脑筋? 
  单看“请小朋友排队,”这句话,在语意、语法上都没有毛病,似乎不是老师说的错误。可是若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不但有毛病,而且毛病还不少。首先教师没有根据下雨的情景,交代在什么地方排队;其次没有说清排什么队;再有就是没交待是否要带什么物品去排队。 
  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必须交待清楚的问题。幼儿年龄小,思考问题不可能很周到,他们对于一些事情的反应往往是依靠常规习惯。就像那个班的孩子一样,他们早已习惯在做操的时间听见老师讲“请小朋友排队”,便意味着要到操场上去做操,而没有立刻意识到在下雨天是要改在教室做操的。出现这一错误,责任在教师。 
  因此,教师在向幼儿下达指令前应先想一想,现在的情景是怎么样的?交代的是否符合今天的情景?有无遗漏什么?特别是在对于一些幼儿早已习惯而情况却有了变化的时候,更要根据具体的情景,将话说完整,将问题交待清楚。 

  三、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正确运用指令的策略分析 
  在教师指令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适宜的策略。只有运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才能使教师指令游戏化,充满趣味性,赋予幼儿以角色的意识,才能使指令本身成为幼儿的内在动机而得到响应。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确保指令多少适度,把自主还给幼儿 
  为什么幼儿缺少真正的自主呢?归根结底是教师教育理念上的问题。教师往往多从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为幼儿考虑。如有的教师为了维护班级常规、活动效果等而制定了太多的“指令”:绘画时经常听老师说“小嘴巴闭上”,上课时“小手放在小腿上”等。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教师下达的“指令”时,教师就会采取种种措施将幼儿引到“指令”中来,可这样一来,幼儿哪有“自主”可言呢? 
  如何实现幼儿真正的自主呢?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确保教师发出的指令多少适中,平等对待和尊重幼儿,对幼儿少一些指令和规则,多一些对话和理解。比如:很多幼儿园吃完早点后,教师通常都会下达一声指令:“小朋友们静息”。开始几分钟幼儿都比较安静,但不一会儿就乱了起来。笔者觉得可以把饭后的活动改为自主活动的形式,教师提供一些图书、纸张、磁带等让幼儿自由结伴,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自然提高了活动的兴致。过去起床时,规定是集体起床、入厕、洗手,动作快的幼儿往往要等很长时间;现在改为谁先穿好谁就可以自主活动,结果,幼儿不仅起床的速度快了,而且还促进了他们动作的敏捷性。过去自主游戏是教师统一安排,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游戏,认为放开就会乱;现在放开了,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参与游戏,不仅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局面,亦使幼儿体验到自主游戏的乐趣。把自主还给了幼儿。 
  (二)教师下达的指令要准确、无误,便于幼儿正确理解并作出相应反应 
  教师所下达的指令要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在下达指令时要避免一下一些错误: 
  首先是要避免下达的指令有语病,教师的语言准确程度与幼儿的能否理解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其次是要避免长篇大论、语速过快或过慢。比如:有位教师用了100多个词快速地来说明游戏活动的要求,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完全领会教师的意图。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任务的完成;再次要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理解和把握较为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下达指令时要直观、形象,必要时还可以先示范一下,再让幼儿去行动。 
 (三)确保指令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教师在下达指令时,要确保指令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指令并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将指令牢记在心。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年龄小,以无意注意为主,集中注意的时间实在太短,对他们讲多少道理都是“对牛弹琴”。他们不会刻意去记住老师的指令,所以指令一定要短,在最短的话里把最核心的要求提出来,而且要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要求便能内化为宝宝自己的规则意识与行为规范。就拿开小火车来说,教师可以编一句儿歌让小孩记住开火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小火车,慢慢开,火车不能断开来”。就简单得一句话包含了所有的要求,宝宝听着听着,自己都会念了,长此以往,就算老师不说,宝宝也能自觉排队,一个接着一个而不乱走。 
  (四)教师下达指令时要结合下达指令的对象和具体情景,发出适当的指令 
  每个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在对幼儿发出指令时要注意个体差异性。而且某些指令对集体和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有的只能用于集体,有些只能用于个人,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同时,在对集体下达指令时,应关注到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理解并执行,不能忽视个别。 
  另外,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习环境或学习材料,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指令。教师在活动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特点的幼儿需要使用不同的指令,才能使教师的指令有的放矢。幼儿教师指令需要因人而异,因学习内容而异,因学习环境而异,因时间变化而异等,这是针对性原则所要求的,就拿上面排队的例子来说吧,因为天下雨了这个具体而又特殊的情景,教师在下达指令时就应该与平时有所不同。 
  (五)教师在下达指令时要注意发挥指令的教育价值,并不断对指令的运用进行反思,规范教师的指令行为 
  适宜的指令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运用指令要考虑指令作用的体现,让幼儿在指令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全方面进行把握,既要考虑指令内容,又要关注幼儿,还要灵活处理,随机应变,努力使指令在不断的发出和执行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另外,教育不是生成的某种计划或安排,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指令的运用也是一样的,教师应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查找在运用过程当中的不足,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总之,教师指令在幼儿园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令使用得当,有助于幼儿在温馨、快乐的心理环境下对常规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正确运用指令的方法,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指令,才能让幼儿轻松接受,乐于执行,也才能让指令散发教育的魅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教师指令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大班数学课件:数字1——10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