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幼儿园小班教师论文

来源: 06abc.com 作者: lluosh 感谢 lluosh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主要包含认知和情绪两个成分。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个人气质、亲子关系和父母的移情能力以及教师的回应都会影响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幼儿家庭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和与人交往三种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培养方法 
  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其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简单地说,移情能力就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主要包含情绪和认知两个成分。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够捕捉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顺利地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小班阶段(3~4岁)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开始过上集体生活,他们的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阶段,孩子的认知、情绪情感也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因此,观察和了解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培养,对幼儿今后积极情绪情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国内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者的视角大多集中在对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等方面。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观察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希望能对促进小班幼儿的移情能力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特点 
  众多研究和实验结果证明,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只是其发展还不够稳定和成熟,会受到他人回应的极大影响。日本一项研究表明,移情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岁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特别是对“快乐”的移情已经确立;而对“悲哀”和“愤怒”的移情还有困难。这说明幼儿在认知上并非完全自我中心的,已经能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在观察中,笔者也发现,小班幼儿已具有同情、分享、关心等亲社会行为,但在谦让、冲突处理中还难以运用移情策略。 
  下面的这个小班活动案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所发展,而成人的回应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特点:在某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说说“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喝水”,孩子们说口渴的时候需要喝水,活动完后需要喝水,生病咳嗽的时候需要喝水。然后教师说:“小朋友说得很对。前几天老师感冒咳嗽了,就需要喝水。”此时,有一个幼儿马上举手问道:“那老师有没有去医院呢?老师有没有喝水呢?老师咳嗽时难过吗?”这时,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询问教师病情,幼儿的注意马上由喝水转移到了对教师生病的关注上来了。但此时教师认为孩子的关注点偏离了活动目标,回避了幼儿的询问和关心,把幼儿的注意强行拉回到了喝水的话题上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问教师病情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移情能力。遗憾的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幼儿的移情行为,导致该幼儿在后续的活动中神情有些沮丧,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如开始时强烈了。由此也可见,成人的回应对于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因素 
  1 幼儿个人气质 
  移情能力与幼儿个人气质及其亲社会行为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喜欢交往、自信的学前儿童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乐于分享以及帮助、安慰他人;相反,那些情绪消极的学前儿童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关心、同情和亲社会行为方面也比较欠缺。 
  2 亲子关系和父母的移情能力 
  家庭环境,特别是亲子关系和父母行为对幼儿移情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一般来说,早期与母亲形成安全依恋感的幼儿,情绪健康、稳定,自信、友善,乐于探索。这样的幼儿,在以后的发展中不仅对家人、朋友等表现出高水平的移情,即使是对陌生人也会比早期没有形成安全依恋感的幼儿有更多的移情倾向,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父母的移情能力,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为他人着想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决定了他们是否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尝试为他人着想和体会他人情感,这些都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个刚满3岁的幼儿,家里每次有客人光顾,她外婆、爸爸妈妈总会给客人端茶倒水。有一次我们去她家,爸爸不在家,外婆和妈妈都在忙着跟我们讲话,忘记了倒水,孩子默不作声地跑到厨房拿了一次性杯子,过来拉拉外婆的衣角,示意外婆给我们倒水,并跟外婆讲:外面太热了,阿姨要喝水。笔者想,正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幼儿具备了为他人着想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而这些行为恰恰又为日后的分享、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教师的回应 
  如前所述,3岁的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但是由于受语言和认知等的限制,他们的移情能力发展较简单和不够完善。因此,当幼儿表现出移情行为时,成人应当及时鼓励。如果教师经常采用忽视或回避,幼儿会以为这种行为或情感是不合适的,是不受他人欢迎的,长此以往,幼儿的移情能力也就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与其单独设计游戏或训练活动试图促进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不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契机,鼓励幼儿关注他人情感,从而提升移情能力。 
  三、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 
  1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研究者指出,婴儿的视觉在8~12英寸的范围内是非常清晰的,他们的听觉对人类的声音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父母要经常抱抱或者亲亲婴儿,多向他们微笑。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关爱,并学着把关爱带给他人的。家庭生活对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要注意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交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幼儿交谈。同时,还可借助媒介的力量,引导幼儿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当电视节目中有相关情景、街上或社区中有需要关爱的人群、动画片中有相关的剧情时,家长可以应时应景地与孩子交流,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形成移情意识和能力。 
  2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不少学者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移情训练游戏或是集体教育活动来培养小班幼儿的移情能力。在笔者看来,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移情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爆发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此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他们渴望交谈,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虽然有时他们的表达并不完整清晰)。因此,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游戏和活动中渗透移情练习。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在吃饭和午睡环节,可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谦让、分享等行为,对幼儿出现的移情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可供开展移情训练的内容适当加以延伸或拓展,鼓励幼儿互动,等等。 
  3 在与人交往时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这里所说的与人交往,既是指与教师、家长的交往,更是指幼儿之间的交往和与社会上其他人的交往。小班幼儿刚刚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老师,更多的是跟他们一样的小朋友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当有小朋友生病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见到门卫叔叔,我们应当怎么做?”“小朋友摔倒了,我们应当怎么做?”这些都是幼儿常常面对的交往情景。如能在日常交往中激发孩子移情的动机,挖掘其潜力,相信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移情能力直接影响幼儿道德感、亲社会行为、同情心、分享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发展。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幼儿的移情能力发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移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小班阶段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作者:马浩然 周念丽)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幼儿园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