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教师研究工作坊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随着园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园本教研内涵的不断挖掘,改变和创新幼儿园教研的运作方式,已成为必然。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所在幼儿园创造了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教师研究工作坊。这种新的园本教研形式在幼儿园应运而生并日渐成熟,同时引发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对园本教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师研究工作坊的特点与意义
  “教师研究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从根本上变革了幼儿园教研的制度体系,从研究的有效性出发,以教师主动的专业成长为核心,为教师构建了一个自主研究的平台,为实施自主有效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是幼儿园现有教科研机构的有力补充。
  工作坊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教师们为着“共同的意愿”(即要达到的共同研究目标),“心甘情愿”地结合在一起的合作研究团队。工作坊在活动内容和时间上都十分灵活,能对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处理。在活动中,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没有领导的参与和怕说错的压力,教师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因此在工作坊中研究的问题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同时,工作坊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完全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系统。
  教师研究工作坊的运作极大地激活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

  二、教师研究工作坊的运作机制
  教师研究工作坊是对现有教研制度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建立工作坊。在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上均可以实现自主安排。幼儿园对工作坊活动只定任务,不限制也不硬性规定工作坊的活动次数。同时,工作坊可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申请活动经费,幼儿园根据申请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所拨经费也由工作坊自行安排,教师的自主空间很大。为保障工作坊的良性运转.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做法:
  (一)形成制度――保障研究的有序
  幼儿园统一制定《教师研究工作坊申请表》《教师研究工作坊计划表》《教师研究工作坊记录表》等表格,以帮助教师聚焦研究问题,进行目标导向,使教研有目的的开展。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采取积分加自荐的评优方式,设计了《优秀会员积分表》《优秀坊主自荐表》《优秀工作坊自荐表》,针对不同项目设立了不同的奖项,根据自荐及优秀会员积分表的积分显示给予奖励,由此激发了教师们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
  (二)慎选“坊主”――保障研究的有效
  “坊主”作为工作坊的负责人,是工作坊活动的灵魂人物。 由于工作坊的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的进行,坊主对研究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坊主”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热爱教科研工作,有工作激情;二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三是能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同时,幼儿园赋予“坊主”一定的权利,如“坊主”有权利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坊主”有权根据坊内教师的参与情况,填写积分表,期末参与优秀会员评议。
  (三)人数范围――保障研究的高效
  实践证明,工作坊以4―6人的成员范围最为适宜,容易开展活动且比较灵活,沟通与交流都较方便。在这样的工作坊活动中,每位教师的观点和想法都会得到重视。对一个或几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通常大家能畅说欲言、集思广益,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研究工作坊的主要活动形式
  园本教研的目的是实现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在自愿自主的活动实践中,工作坊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
  (一)情景触动式
  教师们在实践中的积累受到一定情景的触动,往往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让教师在活动中茅塞顿开,创意的开展工作,获得更多的感悟。如:“咖啡伴侣”工作坊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了朱德庸的漫画书《绝对小孩》的FLASH。利用午休时间,教师们一起观看了影片。FLASH将教师们带到几个小孩子的世界里,孩子天真调皮的举动不仅引来教师的阵阵笑声,从这几个孩子身上,教师们还找到了自己班级中孩子的影子。这使教师感悟到:我们儿童哲学课题需要的是发现孩子的世界,发现孩子的思想,因为孩子与成人的世界是迥然不同的。FLASH激发了教师的灵感,她们尝试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为题开展主题活动。她们的想法得到了工作坊全体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教师们陆续开展了“小孩吃饭不能说话,大人吃饭可以说话吗?”“我们时大时小”“我们的快乐,爸爸妈妈的快乐”等活动,将儿童哲学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系列活动,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其实儿童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儿童哲学让我们的教师尝试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对待那些看起来平常的事,由此更多了一份思考。
  这是一次由“看电影”引出的研讨活动,是由情景触动而生成的研究活动,是工作坊带来的“灵感”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
  (二)多点聚焦式
  多点代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做法。聚焦使这些视角、看法和做法在教师头脑中实现了交叉,即不同的教师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解决同一个问题,它促使教师思考自己的实践工作,并尝试在实践工作中进行改变,进而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在我们关于“儿童哲学”的课题研究中,教师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儿童哲学的理念只能运用于语言课吗?为此,“透视童贞”工作坊进行了有关“分享”活动的三次研究。
  第一次活动后,大家觉得“活动是在说教,孩子们都各玩各的,根本没有注意教师都说了些什么”。可见直接告诉孩子要分享,看起来孩子是记住了,其实对分享的意义并没有理解。
  第二次活动时,教师利用一位家长给孩子的生日信,想让小朋友知道可以分享的东西很多。活动后,教师们认为“中班小朋友的理解水平毕竟有限,孩子感受不到分享的范围其实很广,包括抽象的思想与情感等,孩子们通常只对吃最感兴趣”。
  在之后的交流活动中,有教师谈到“物化”分享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经过反复商量和研讨,最后大家共同制定了如下活动方案:用笑脸贴纸来代表开心,当分享了别人的物品感到开心的时候,就将笑脸贴纸贴在身上,让孩子通过直观的发现自己身上的笑脸,体会原来只要分享就会得到很多很多的快乐。
  这个活动让教师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儿童哲学不是虚无飘渺的思想交流、口头议论。我们可以将观点“物化”为可以感受和体验的内容,让儿童在充分的感受和体验中发现意义。
  (三)持续跟进式
  所谓持续跟进式即根据研究计划,每实践到一个阶段就进行反思、总结与交流,再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如“爱婴”工作坊“关于 0-3岁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研究”就走过了“孩子人园适应情感”“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保护孩子的积极情绪”等研究阶段,从而保证了研究的深入。
  (四)激情创意式
  在研究“真问题”之余,教师工作坊还增加了很多富有激情和创意的“课余”活动,让教师们在研究中同时还有释放与展示自身素质与才华的机会。如:“咖啡伴侣”工作坊的周老师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即在工作坊开展了一次心理测评活动:“透视童贞”工作坊的陈老师利用自己的手工特长,对坊内成员进行了一次手工制作培训:李老师教语言多年了,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将这些经验在工作坊内推广,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其他的研究方式还有“整体联动式”“案例研究式”“隋景研讨式”“闲暇交流式”等等。开放多元的研究形式最大限度地启迪了教师的智慧,挖掘了教师的潜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研究工作坊作为我们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种积极尝试,其自愿选择、自主活动及其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让教师在自己的组织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着自我的价值,同时在园内促成了开放的学习风气。[8]教师们“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从按部就班到创新工作,从完成任务到享受乐趣,个个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创造者,享受着研究的意义与乐趣,体会着成功和被尊重的幸福,同时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喜悦。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小象的影子(喷画)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