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提高幼儿计数兴趣的策略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一、背景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计算是人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数学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育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与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对抽象思维的发展而言极为必要;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1]
     幼儿的早期数学教育就是通过计算课和其他科学教学、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周围环境等方面认识有关数、量、型、空间、时间、方位、数量关系等方面的一些粗浅的数学启蒙知识。计数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计数,就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口数数字、手点实物,使每个数字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用数字来表示这个计数活动的结果的过程 [2]。幼儿计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数活动的目的是要确定物体的数量;其手段是一种数数的操作;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美国心理学家、数学教育家格尔曼认为,幼儿在计数过程中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A、一一对应原则,即幼儿在数数时,数的结果应该是唯一的,一个物体只能对应一个物体;B、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有一个不变的顺序(1、2、3……);C、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一个数的值就是代表这个集合的个数;D、顺序无关原则,即一个集合的数目,跟从什么地方开始数数无关;E、抽象原则,即关于数数的原则可以使用于任何事物上。 [3]
     幼儿的计数能力标志着他(她)对数的概念的实际理解程度。通过计数活动,幼儿的数的概念初步形成。幼儿计数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数出数词;从集合中区分出每一个元素;使每个数词只与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相对应;说出总数。幼儿计数的动作主要包括手的动作和语言动作。手的动作主要指幼儿在计数的过程中用手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语言动作指幼儿在计数活动中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不出声的默数[4]。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一是死记硬背式的计数活动,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往往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教会幼儿记住一些连贯的数字串,但是此时幼儿还不能将数与物体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理性的计数,幼儿能学会把数字或数的名称与物体配对,能把数的名称与集合中的物体一一对应,但是如果以不同的样式来排列集合内的物体,比如排得松散一点或紧凑一点,幼儿就会认为物体变多了或者变少了;三是持久等价的计数(数的守恒、等价的守恒)这时候的幼儿已经不会因为物体集合的排列样式有所变化而认为其数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幼儿具有了对物体的数量的守恒性。
     显然,数字串的记忆不是真正的计数,因为儿童此时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字与事物量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幼儿会数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背后,还应包含幼儿的对应、序列、包含等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而言要构成对这种抽象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必须在具体生活情境进行反复感知、不断领悟才能获得。游戏是开展这一活动的最理想的方式,计数的教学应当与儿童的游戏生活结合起来。
     从儿童发展本身的规律看: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幼儿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数学作为一门被认为是最抽象的课程,更应该强调通过趣味盎然和感性直观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事实也证明成人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形成数的概念,发展计数能力[5]。
 
二、方案的产生: 
     带着这些基本想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力求将计数教学与儿童的游戏活动广泛的结合起来,以起到充分发展幼儿计数能力的作用。
     我所在的班级是小班,所处的年龄段在3---4周岁,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计数要求是口头数数(3岁左右)和按物点数。口头数数(3岁左右):要求幼儿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能够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且能凭着机械记忆,把这些自然数的名称按一定顺序背诵出来。幼儿并不理解这些自然数的实际意义,还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些数词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他们仅仅掌握了数的顺序而非数量的概念。这种说数的能力对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幼儿获得了数词的名称和自然数的顺序等方面的知识,并为计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按物点数:这一阶段,幼儿能够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但往往说不出总数。这是幼儿口头数数后必然经历的基本计数过程。在这两个过程的过度中,幼儿有时候会出现手口不一致的情况,即数词跟实物没有一一对应,出现重复数、漏数等现象。我接触到了许多有关计数的活动,尤其是1-----5,小朋友能完全搞清楚,所以我就在此基础上,按数学、游戏、美术、体育、英语、音乐的次序,制定了一套关于小班幼儿计数的方案,方案的名称是《有趣的数宝宝》。[1]
 
三、方案应用的效果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应在操作物体时,不断构建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儿童开始认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幼儿计数中,幼儿就是在操作物体的同时,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建构数学关系,为以后幼儿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 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可见,对于幼儿数学,是要先产生兴趣,然后才是运用,计数就是在幼儿产生了兴趣以后的运用。[6]
     以前小朋友也学习数学,那时候老师就是单纯地教他们数数,没有把数字切入到游戏、切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在实施方案以后,小朋友们在游戏、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计数,学会把实物和数字一一对应,效果非常的好。比如说音乐活动中,我的音乐一停,小朋友就看我手上的卡片,看到数字是几,他们就主动找附近的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在玩的同时,他们也牢牢掌握了数字,学到了本领。而后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也能自发地进行游戏,大家抱在一起,然后说有几个好朋友。
     我的方案中有两个游戏是区域活动和手指游戏:区域活动是幼儿平时很喜欢的活动。方案中的区域活动让幼儿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幼儿兴趣很大,而且区域活动运用的材料比如说积木,有颜色的区别,小朋友在比较的同时还复习了英语单词,效果非常好。再说手指游戏,每天老师都对小朋友说“举手”、“洗手”、“伸出你的大拇指”等,所以小朋友对自己的手指头非常熟悉,五根手指头的游戏,让幼儿感受手指游戏与数字相结合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活动的时候小朋友的兴趣非常浓。甚至活动结束以后小朋友还摆弄着自己的手指,嘀咕着“毛毛虫、螃蟹走……”
我觉得这两个活动是我整个方案中最成功的,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
     我的数学活动是:《动物宝宝和数字》,幼儿园的小朋友教材刚好有一本书里有关于这方面的图片,而且是可以从书上拿下来的那种,小朋友们在数小动物的时候非常起劲,都很兴奋,但是有个别小朋友好象不是很感兴趣,一句话都不说,也不数小动物。等到我让个别幼儿演示时,特别请了她,但是她一句话都不说,拿着那本书看着我。当时我很着急,只好让她坐下请别的小朋友回答,但是在次以后课堂气氛明显没有刚才那么活跃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很多都放到那位闹情绪的小朋友身上。等到我让小朋友贴动物宝宝的时候,气氛又开始活跃了,小朋友们基本上都能正确地把动物宝宝和数字贴对,以后进行地也比较顺利。但是等到活动结束做效果分析的时候我还是给自己打了一个很低的分,因为我虽然达到了我的目标但是没有顾及到全部幼儿,把注意力放到了个别幼儿身上,导致活动效果打了折扣。而且活动并没有让每个幼儿学到本领,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这是我的失败之处。
     评价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手段,每次活动结束以后都要进行评价。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 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 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 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 理障碍。有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 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我总是对回答问题的幼儿说“不错”、“很好”,自己认为是给幼儿鼓励了,但是其实成效并不大。操作活动结束时,我也没有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作任何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得不到满足。[7]
 
四、结论
     我在实施方案的时候就遇到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数学,学不会就会批评小孩。在幼儿园也是,有时候老师教小朋友的本领,家长在询问的时候,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家长就把责任归结为老师教得不好。其实,小朋友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小朋友发展比较慢,但是以后就会跟上来的,家长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都想成是天才。建议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牢记以下几条:第一,逻辑观念的重要性远大于数字的记忆。不必担心幼儿不会数数、不会计算,这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逻辑观念。家长与其让幼儿死记硬背那些无法理解的数学,不如给幼儿提供有价值的逻辑经验。如,配对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对应观念,排序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序列观念,分类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包含观念,等等。这些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而这些教育活动就最好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教育。第二,立足具体经验,指向抽象概念。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但是幼儿的抽象数学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不要急于让幼儿进行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运算,而要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让幼儿获取数学经验。当幼儿有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之后,即便大人不教,他们也会举一反三。如幼儿经常有平分物体的经验(分蛋糕、分糖块、分苹果……等),他就很容易理解数学中的“二等分”的概念。遇到其它类似的问题,他也会主动迁移自己的知识。在幼儿阶段,不应强求计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给幼儿丰富的经验。第三,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他的实际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幼儿的生活最主要的就是游戏,每天幼儿有很多的时间是在游戏,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一切,他们平时所学的所有的本领,都会在游戏里边体现,数学也不例外。[8]
数学是早期儿童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之一,数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所设计的方案是把计数穿插在艺术、游戏、体育等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所学的会越来越多,所掌握的也越来越多。
     我实施的方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法,从幼儿的认知发展角度出发,用幼儿喜欢的方法,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对数学、对计数产生兴趣,这对他们以后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  金浩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P164-198
[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李丹玲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著  刘恒新 译 京华出版社 2001年P132—132
[4] 学前儿童数学计数能力及游戏教学的建议    李清燕 
[5]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刘焱 著 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 1999年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P125
[7]  学前教育评价  霍力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与设计   李培美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P56—63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儿童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