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从“打电话”活动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nhu 感谢 shanhu 上传 0人参与

    笔者试通过一个科学活动“打电话”,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中的一些现象,来思考一个常被忽视却又值得深究的问题: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如何实施?
一、对活动前准备工作的诊断与分析
(一)准备工作内容
1.活动内容。
声音的传播;制作土电话;打电话。
2.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声音能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培养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习惯;技能目标:能自己制作土电话,提高观察、推论、预测、比较、下结论等科学程序能力,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
3.活动材料。
纸杯、棉签、尼龙绳、棉线(毛线、电线等)、小木棍(可用棉签代替)等。
(二)准备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组织一次科学活动,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在“打电话”活动中,我所见到的准备工作常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欠缺活动设计能力。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欠缺应对每一项科学活动主题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科学认知和素养。声音是自然科学中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它包括声音的形成和声音的传播两个方面。“打电话”活动是有关声音的自然科学中探索声音以波的形式在固体中传播的基本形态。作为活动的设计者,获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介质(即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的相关知识非常必要,这有助于教师依据幼儿的经验设计有关声音主题的科学活动。
2.过分偏重认知性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有三大领域目标:认知、情感和技能。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偏重认知性目标,把幼儿获得概念、丰富知识当作教学的重点。其结果便是忽略了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乐趣,忽略了培养幼儿科学程序能力,更遑论系统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3.鲜有直接体验性活动。
有一些教师把现成的教具(或玩具)投放于区域活动中,以期让幼儿通过操作教具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美其名日“做中学”。也有不少教师在活动中演示相关的材料,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来获得知识和经验,这种做法笔者称之为“看科学”。幼儿科学教育最佳途径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尝试、思考、制作、拆卸等亲身实践,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4.缺乏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
不墨守成规、破除思维定式、敢于创新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一个纸杯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段棉线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根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根棉签可以用来做什么?对于这些问题,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背后的启示。我们以主题为核心可以延伸出一系列科学活动,还可以材料为核心生成许多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同一主题的,也有可能是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的活动。
二、对活动过程的诊断与分析
有关声音的科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主题,分为“探索声音产生”的活动和“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通过若干次活动进行。因篇幅有限,关于声音产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各个活动,在此不一一介绍,本文就“打电话”这一活动来阐明笔者所表述的问题。
(一)活动过程设计
1.倾听棉线的声音。
在静静的活动室里,教师捏着棉线,手指在棉线上轻轻的滑动,让幼儿听,然后提问:棉线发出声音了吗?声音大吗?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听到棉线的声音?
2.制作传话筒。
教师将准备好的纸杯、棉线、尼龙绳(毛线、电线等)、棉签分发给幼儿。考虑到幼儿动手操作材料的特点,建议先提供一种线绳。
将棉签的棉花头掰掉,留下小木棍。让幼儿在杯子底部钻一个小洞,把绳子一端从洞中穿过去,打一个死结(活结更好)绑住棉签的小木棍。教师引导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怎样掰断棉签头更省力?简单地感受杠杆和支点的原理运用。怎样钻一个小洞?让幼儿学会合理地利用工具。
(2)怎样又快又好地把绳子从小洞中穿过去?为什么要绑一根小木棍呢?一方面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幼儿学会利用工具。
(3)怎样打结?笔者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打结,多么普通的一个动作,对于“打电话”这一活动来说,这同样是再普通不过的环节,可就是这个环节,曾让笔者组织过的多次教学活动卡壳,原因只有一个:一个班通常只有少数几个幼儿会打结。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能做的就是反复地、耐心地教幼儿如何打结,当然,打的是最简单的死结。
3.幼儿进行实验。
做好传话筒以后,让幼儿拉动棉线,看看能不能清楚地听到拉棉线的声音呢?声音大吗?为什么会这样?在玩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什么?
(1)请幼儿两人一组将各自的传话筒连接在一起,打一个结。教师让幼儿彼此“打电话”,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个环节引导的关键是:让幼儿预测并比较绳子放松、拉紧时的传音效果;感受并比较绳子拉紧、放松时振动的情况。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各自的传话筒连在一起,自由自在地开一次“电话会议”。
(2)请幼儿用其他材质的线绳做传话筒,重复“打电话”的过程,感受并比较不同材质传播声音的质量。
(二)活动实施中常见问题与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与中小学上课不同,在活动过程设计上,不能生硬地将活动划分为原理探究、实验操作、理论讲解等环节。而当今我们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理论讲解多于实际操作。
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运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有效的探究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懂”得很多的幼儿,可这些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差。
2.经验讨论多于亲自动手。
许多教师的教学多以讲述,或者是大量的讨论为主。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即使让幼儿操作,也大多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或者操作教师准备好的成品材料。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材料。在这里,“缺乏”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包含两方面的情况,其一是因为贫困而真的缺乏高级的材料;其二是不懂得利用材料而造成了材料缺乏的假象。其实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教育的机会和材料也随处可见,关键是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是怕出危险。幼儿园最看重活动的安全性,教师生怕在让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干脆少让幼儿动手。
三是不相信幼儿能做到,更不相信幼儿能做好。让幼儿自己钻孔、穿绳、打结、绑小木棍等,是一个需要有足够耐心并且相对耗费时间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会碰到不少困难,许多教师会持有“既然幼儿做不了,干脆就不让幼儿做了”的想法。
四是怕麻烦。像“打电话”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很普通、很常见,成本也不高,若真让教师自己去准备所有材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尽心去做。
五是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培养。回顾上文提到的打结问题,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现在不少幼儿园为了办出园本特色,这厢推出某某语言特色,那厢推出某某艺术特色;这家打意大利某课程品牌,那家推美国某课程品牌……可是,不知道能有多少教师会静下心来,耐心地教孩子们打一个结。
3.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
笔者曾给不少幼儿园教师上过幼儿自然科学课,指导教师们做过不少科学实验和玩教具,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许多教师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不如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展望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前景,核心便在于教师教育,而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4.引导语设计不够巧妙,缺乏启发性、开放性。
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而组织和引导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一个会写活动设计方案的教师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活动组织者。我们提倡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主动去探究,那么开放性的话题设计、启发式的提问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三、对活动后教学反思的诊断与分析
教学反思不是检讨、批评和自我批评,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的总结,是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实际上完美的教学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自己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会失误,更不应该深陷在对过往失误的自责中不能自拔。笔者见过不少由幼儿园教学主任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听到更多的是挑刺、批评、指责,鲜有和颜悦色、真心诚意的建议和帮助。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笔者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反思方面,除了不断改进自己的活动设计、材料设计以外,还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并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更有效的一种做法是把活动过程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再仔细、反复地看,或者和教师一起就活动的细节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以此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和进步。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中班语言活动:(量词歌)小兔子开铺子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