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幼儿成长档案”创建与使用的再探讨

来源: 06abc.com  0人参与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纲要》提出:“以幼儿为本,让每个幼儿体验快乐,必须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与个别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班中的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都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语言表征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并非易事,更不是带几个游戏、组织几个教学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与分析过程,“幼儿成长档案”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认识幼儿、研究幼儿、修正自我、改进自我的空间,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有效载体与途径。在教育中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记录和积累各种作品,成为评价者开展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每个幼儿所拥有的原始资料的项目不同,因此评价者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那么,我们怎样鉴别幼儿的个性潜能、依据什么来评估、怎样评估正在发展中的幼儿的个性、怎样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适宜的教育来实现教育的个别化?这些接踵而来的问题的提出,促使我们重新去研究建立和使用一份科学全面的、能促进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幼儿成长档案”,从而使教师更客观、深入地了解与认识每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为其设计多元的真正个性化课程,通过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教育方法的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现状分析

      在教育改革和《新纲要》思想的推动下,许多幼儿园开始认识到幼儿个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纷纷建立了各种幼儿个案资料手册,如“宝宝在长大”、“成长的足迹”、“幼儿发展手册”等等,内容都以观察记录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为主。但几乎都存在着以下问题,未能很好的体现“成长档案”的真正价值。

      (1)记录内容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常常看见教师们记录的很辛苦,却看不到记录的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更无法了解教师记录的目的。

      (2)记录方式以回忆为主,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我们通常看到记录内容文笔优美,注入了教师很大的心血,可正是由于教师在事后回忆的过程中加入了过多的主观判断与修饰,造成了记录内容的不客观,影响了真实性与可研究性。

      (3)记录形式单一,缺乏综合性与使用性。在大多数的记录册中,基本都是教师的文字或是表格记录为主,内容单一、不全面。

      (4)记录量过大,缺乏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教师为了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长篇大论,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创建科学、全面、便于操作的“幼儿成长档案”,以合理使用该档案为主线实施个别化教育,使该档案不仅成为幼儿的成长历程记录手册,也成为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更成为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引导活动与进行反思的客观依据。该研究促使“幼儿成长档案”更好的服务与个别化教育、个性化教育。

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1、个人档案——“档案”是指通过排列或分类保存的文件和材料等。而个人档案“一般是指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或历史记载的书面材料,用以证明一个人学习、工作历程或经历,其意义在于记载历史”。

      2、幼儿成长档案——是指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记录与收集的关于幼儿从事各类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成果),作用不仅在于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更是把“档案”制作与积累的过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及实施教育的依据。

(二)、研究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课题研究过程并非教师或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多方参与和合作,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讨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探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班级之间的借鉴等等。

      2、动态性原则: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不断地试行、修改、征询、调整过程中逐步完善与完成的。

      3、实用性原则:所谓“实用”,包括“幼儿成长档案”能够帮助发掘幼儿园课程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便于教师使用、便于家长操作、便于幼儿参与;具有可推广性等方面。

      4、多元化原则:使用时应坚持记录方式的多元化,参与人员的多元化等,以保证“幼儿成长档案”的目标、内容、形式及价值的多元化。

      5、个别化原则: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特征与需求,属于不同幼儿的档案应当有其自己的特色,反映出档案所有人的独特个性、教师对于他的清楚认识及采取的个别化教育策略和成果等。

(三)、研究的内容

      已有与研究相关的措施与做法:

阶段性评价

一周生活情况记录

幼儿发展评析

幼儿自评

家长和教师的评价

要事摘记

在园情况、礼貌、进餐、游戏、参与活动、语言表达、友好交往、卫生习惯

个人情感、社会情感、审美情感、肌体发展、智能发展、创造性发展

项目的评价均以一星、二星、三星或五角星、打勾、三角形来评价。

记录栏目只有生活轶事一栏。

      在经过自身实践和老师交流之后,可将主要原因归纳为第一,观察记录形式局限性较大,可选择性小,可操作性不强。第二,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观察记录的技能,在记录时无目的、无计划。现在我们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幼儿成长档案”以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教育原理为主要依据,以“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为核心,并结合多方需求(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幼儿园及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来确定开展。

      1、创建符合多方需求的“幼儿成长档案”。

      “幼儿成长档案”的确定并不是仅凭教师的主观设计或“拿来主义”能够完成的,而应当充分考虑到涉及“幼儿成长档案”的各类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因此,周全细致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家长调查工作

      家长是“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成长档案”能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子女们的活动情况,也是他们与教师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他们对“幼儿成长档案”的意见非常重要。请家长参与“幼儿成长档案”的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希望看到什么内容?”、“家长对幼儿成长档案的理解?”、“家长最希望参与的栏目?”、“请家长设计一份幼儿成长档案”等等;第二步,我们将家长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一些较为集中的建议和意见;第三步,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更透彻地了解家长的想法与意愿。这样既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有效利用了家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面性和实效性。

      (2)教师准备工作

      教师是“幼儿成长档案”最直接的操作者,承担着记录与评估、交流与沟通等重要的责任,因此教师必须参与创建工作。在准备工作中,要经历设计试行—反馈分析—择优重组三个阶段。试行后,教师之间要交流试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档案的设计或自身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择优进行再次调整与组合,真正从使用角度出发将其分为幼儿篇、教师篇、家长篇,创建出相对最为可行的最有价值的“幼儿成长档案”。

      (3)幼儿讨论活动

      “幼儿成长档案”——顾名思义,是属于幼儿的档案,因此教师要向幼儿解释“档案”的涵义,了解幼儿对“档案”的意见与想法。

      2、“幼儿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来源。

      “幼儿成长档案”不只是教师建立的幼儿个案,也不是教师的活动观察记录,家园联系手册,它包括更多的内容:如幼儿具体生长发育记录、幼儿智能的发展情况记录、幼儿操作能力记录及操作成果、了解认知发展的材料、幼儿艺术活动作品等等。

      附幼儿成长档案框架图:

档 案 类 型

操作方式

档案形式

档案使用者

无声档案

有声档案

实录式

讨论式

评价式

交流式

图表

文字

作品

教师

幼儿

家长

保育员

文字照片等书面材料及纪念物

质量较稳定的录像带、录音磁带

幼儿成长档案内容

其生长发育的材料

其智力发展的材料

其操作能

力的材料

其语言发展的材料

其认知发

展的材料

其艺术活动的材料

身长

体重

视力

牙齿

动作

血色素

对幼儿进行的各种智力测验的记录,应与材料一起使用说明。

不同时期操作活动的作品的照片(如插塑、积塑、小型积木、自制玩具等)

可用录音磁记录幼儿的讲述、背诵、同伴交谈以及对问题的回答等。

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自然探究活动资料、幼儿值日、同伴合作等社会性发展的资料。

绘画、纸工、泥工等美术活动作品,歌唱、舞蹈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

      3、及时观察记录、科学使用“幼儿成长档案”。

      (1)教师对“幼儿成长档案”的使用。

      在教育中要实现教育过程个性化与教育机制的个别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突发、随机事件进行针对性教育;第二层次是总结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其发展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并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设计个别化教育,以满足其一般需求;第三层次是重点了解幼儿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对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这是遵循幼儿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的个别化教育,如此形成观察——评估——目标——教育教学——观察的基本模式,螺旋式发展循环。科学使用“幼儿成长档案”极有利于个别化教育,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切实的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幼儿成长档案”的作用与价值。A、观察什么与怎样观察?(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不同参与身份以及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观察。)B、记录什么与怎样记录?(记录的形式可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记录或设计、记录的方法可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进行调整和选择、记录的人员应当考虑参与性和拓展性的原则。)C、分析什么与怎样分析?(针对观察记录的目的开展分析、针对幼儿在园的突发事件、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具有质的变化的行为。)D、观察、记录、分析与实现个别化教育的问题?(根据观察记录与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来改善幼儿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观察与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资料调整教师指导策略与指导行为。)

      (2)家长对“幼儿成长档案”的使用。

      上文提到家长曾参与“幼儿成长档案”的创建过程,而这一参与活动为家长进一步明确“幼儿成长档案”的意义、了解其使用方法奠定了基础。家长工作都非常繁忙,与教师直接接触的时间较少,他们需要一个也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而教师要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与家长资源、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幼儿成长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空间。

      (3)幼儿对“幼儿成长档案”的使用。

      幼儿是使用“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成员,因此对表格的设计要多元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具备的能力。如以“日”为单位的“幼儿一日活动记录表”,供幼儿记录心情、卫生、交往、饮食、休息等;又如以“月”为单位的“各主题区域活动记录表”,供幼儿记录自己参加区域活动的成果(作品),此外,幼儿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物品(如糖纸、粘纸、树叶等)收集入册;档案要便于教师、家长、幼儿取放,能够让家长随时翻阅和写上自己的片言只语,能够让幼儿随时可以将自己心爱的作品放入档案。

(四)、研究的方法

      以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完成研究工作。

(五)、研究的步骤

      2004年3月选题、查阅资料

      2004年4月—8月准备阶段(家长调查问卷、教师准

      备工作、幼儿讨论活动)

      2004年9月—2005年1月实施阶段一,(设计并使用新的幼儿成长档案)

      2005年2月根据实际对成长档案进行修正补充

      2005年3月—6月实施阶段二(从实践中提取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幼儿成长档案)

      2005年7月积累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六)研究人员的分工

姓名

课题内分工

职称

孔玲玲

设计研究方案及撰写论文

小教一级

徐宁

方案的实施与操作

小教一级

王慧

方案的实施与操作

小教一级

俞方

方案的实施与操作

小教一级

倪丹

方案的实施与操作

四、可行性论证

      目前我园已在试行幼儿成长档案,在形式、内容和教师操作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料,同时也赢得了家长们的支持。相信在此基础上再探讨的“幼儿成长档案”将大大拓展普通意义上的幼儿观察记录本的内容、形式及参与人员,它包括教师对孩子在园生活与学习的记录与评价,家长对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各种行为趣事的记载,还包括孩子自己对各种作品的收藏、活动的记录以及资料的收集等等;它不仅能够真实记录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成长过程,还能体现教师的个别化引导策略;它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了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园及时沟通与亲密合作开辟了全心的渠道,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可行性。

六、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儿童心理发展》让-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审美心理描述》腾守尧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童心拓荒——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唐淑,南京大学出版社

     《素质教育全书》《中国新一代》韩作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

     《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李季湄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幼儿睡前小故事(文本):不再孤独的大狼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