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来自基层幼师的内心思辨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我眼花缭乱;面对各路专家的真知灼见,我无所适从。我是疲于奔命,而非游刃有余。我参加各类必需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记载必需的书面资料,承担必需的课题研究、公开教学。我似乎掉进了一个漩涡。我这样尽职尽责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吗?       柏拉图的话给予了启示: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教育应满足和引导受教育者对终极价值关怀的需求,除了具体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以外,还应有更高的目的,即探索永恒、深邃的精神世界,那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直以来,我总是思考“何以为教”,却未想过“为何而教”;总是想着完成一个个外来的任务,却未想过自我的追求是什么;总是看到每天生活发生的事,却未想过无数事件背后的价值和联系;总是任劳任怨地忙,却未思考忙出了什么。我反问自己,我的教育着眼于什么,每天除了做要求做的,除了应对孩子发生的问题,我主动做了什么,除了不知疲倦地行动,我还做了什么,我的教育生活到底缺少什么,面对自我的问题,我竟然没有答案。没有超越于现象世界的精神关怀,没有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丰富,人的发展是不健全的,精神家园将是一片废墟。这样的我,如何真正表达内心的真实,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于是我努力去追寻:       ——与哲学思想对话。走出学前教育专业书籍的狭隘范畴,开阔视野,学习培养方法论的哲学经典著作。皮亚杰曾说: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从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得到充实,研究者要从其孤立的研究状态中解放出来,甚至说要医治他们的自卑感。事实上,哲学是教育之母。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了解类概念的意义和思维的形式逻辑,从培根和笛卡尔了解归纳法和演绎法,从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了解形式逻辑和同一律的矛盾。我努力学习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来看待教育事件、教育生活。快乐来自内心的力量。现在,繁忙时我会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干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遇上挫折和困难时,我会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样是为孩子上课,那是责任,但我可以在活动中自主去设计,去用我的语言、行为、思想与孩子互动,在孩子的欢笑、自我的表现中去感受自我的力量。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应对日常生活事件就会变得从容不迫。       ——与生活实践对话。作为一线教师,往往为工作所累,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些基本的甚至具有终极性质的问题。面对生活,我不仅要对具体事件反省,还应更深入地审视过去、现在、将来。思考,应是我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哲学有经典的三句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促使我学习从事实判断走向价值判断。当层出不穷的教育理论、专家讲座扑面而来时,我会问自己:他们有质的区别吗,他们是否一脉相承,我在教育实践中能应用吗,和我原有的理念是冲突还是融合,为什么,由此,很多看似高深的理论就成为自身经验的改造和融合,许多看似不同的说法就有了一脉相承的源头。于是,复杂变得简单。       ——与儿童对话。儿童初涉人世,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具有无穷的魅力。他们做他们想做的,说他们想说的,一切皆随心灵的自然法则。倾听他们的问题,从前的我,总会固守教育者的立场,用理性的眼光去思考正确的答案,从而会因应付孩子的问题而疲惫不堪。事实上,有些问题一定有真正的答案吗,孩子需要这些所谓的答案吗,我们表述的答案孩子又正确理解了吗,不妨学习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理重新打量这个熟悉的世界。与儿童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我发现看似幼稚的问题背后往往是一片斑斓的世界。那些稀奇古怪、无知无畏的问题点燃了我对平凡生活探求的热情。儿童是诗意的,他会在下雨天冒着雨踩着水花“咯咯咯”地笑;儿童是善良的,他会为一只小鸟的死去而流泪;儿童用他们水晶般透明的心看待世界。生活于他们中间,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茁壮成长的健康和美丽,为之感动,为之愉悦,也净化了自己的灵魂,提升了自我的精神成长。与孩子同悲同喜,我的心情变得轻松快乐,变得更了解孩子,而孩子也变得更愿意接近我,喜欢我。       记得乔治·F·奈勒曾说: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一但是好也好得很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我期盼通过转向灵魂的心灵对话,能深深地喜爱、深入地探视、持久地亲近自己的心灵;能工作着并快乐着,在工作中表达自我,找到满足和充实,得到精神的升华;能在与儿童朴素的对话中,发现伟大的真理,启迪幼儿的思维,享受童真童趣。在教育生活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唤醒儿童,激励儿童,创造幸福人生。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幼儿秩序感养成的意义、途径及模式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