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享受智慧的教研对话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园本教研旨在吸引全体教师参与,取得实际效果。“享受智慧的教研对话”是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对话、智慧集聚的快乐教研”。它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真情期待,全员参与     园长应该给教师充分的话语权、研究权,让每一个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这就需要避免园长或少数人自以为是地制定计划,多数人被动参与的习惯做法。园长的态度,决定着教研的有效性。园长真情地期望全员参与,追求解决本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潮流,变花样,是一种教研价值观的体现。这种观念决定着教研团队的价值取向和实际成效。        二、问题教研,有的放矢     少一些无的放矢,多一些“问题教研”。从教研内容上讲,需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参与者讲述“日常的教育故事”。哪怕这些故事未必有多少“理论性”,只要反映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共鸣、促成思考就行。一旦开始反思,就可以逐步走向深入。因此,具有问题意识,对问题进行管理很重要。“问题管理”就是对问题的产生、问题的鉴别、问题的提升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问题的产生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问题登记:对教研组总结、班级工作总结、教学活动总结、教研活动后的反馈等书面信息仔细阅读,进行问题登录。     外脑会诊:邀请同行、专家对幼儿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实践中搜集:通过观摩课、与教师的交谈、问卷调查、问题墙中呈现的教师困惑等途径发现问题。     学习中反思:在理论学习中,用理论衡量教育实践,寻找“应然和实然”的差距。     问题的梳理和提升则是:寻找当前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问题。以“急需问题”和“关键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剥笋式”层层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呈现,引导教师分析和解决。       三、群体细分,促成共鸣     我们的园本教研关注个体差异,实行“群体细分”的组织形式。即根据教龄、任教年龄段、专业长项或兴趣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灵活的形式开展活动。我们曾经采用过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中心教研组”(核心教研组)、“分层教研组”(新手组、新秀组、奋进组、更新组)、“专题组”(以课题进行引领)、“平行组”等等。教师可以自行选择,还可以互相整合或合作。     “群体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同伴互助、有效互动”。放群羊的方式,往往难以形成共同关注的切入点,群体细分则更为容易使参与者产生共鸣,形成共同的话题。当然,群体细分时还应该考虑该群体中必须有起到引领作用的“核心”。     开展新手教研组活动——“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时,我们邀请家长工作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参加,同时又邀请园外从事“家园共育”课题研究的老师参与。他们的经验和理论阐释,给新教师很大的启迪。开展“菜单式”教研活动时,利用教师的“共同兴趣”和“疑问”为资源,有效地引发了碰撞、激荡。       四、主动对话,暴露问题     园本教研需要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对话。教师自主进入教研情景之中,就会开展多元对话,比如,教师之间的互相对话,实践者与理论文本的对话等等。在这样的对话中,疑惑得到梳理,问题逐渐澄清,自我检视渐次深入,集体智慧步步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表达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些问题教师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此时,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现,或者说进行“剥笋式”的“暴露”。一旦问题能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解决的路径和办法往往也蕴涵其中了。所以,组织者不能“浆糊一盆”,只是在教研中重复教师的发言或罗列式地总结。应该事先设计好问题呈现和引导的路径,把问题自然地引向深入。其主要方法是:问题为线、案例为源,讨论为主、因势利导;梳理思路、求同存异,反思为重,互相促进。        五、智慧集聚,品尝快乐     教研的持续与深入,关键是参与者能否获得智慧的启发,能否有助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育是日复一日的,教研也具有重复性,因此,活动的开展需要多维度地“追踪”。一个阶段,应该持续地、全方位地 “透视”一个问题。不能浅尝则止,“走马灯式”地不断更换话题。事实上,一个阶段的每次活动都是一个教研主题脉络中的“片断”,并且,这个“片断”是下一个“片断”的起点。可以说,每一次活动都应该是逗号,而不是句号。课例研究一般需要3周时间 “连环跟进”。“一课多研”、“同科异构”能够不断地“追踪深入”,或“生成”新的问题。当教研沿着环环相扣的脉络不断深入,反思和“追问”的习惯就会形成,教师的智慧就会不断地积累。     实现智慧的对话,还需要进行“园本知识管理”。园长需要对教师的知识背景做到心中有数,建立 “明细帐”。知道哪些教师在某个领域有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哪个案例能典型地呈现出什么性质的问题,有了自己本园的独特知识资源,就会使园本教研开展得有声有色。     当教师从活动中有所收获,就会萌发 “向往感”。一位年轻教师曾用“参与着、收获着、成长着”来形容自己的体验。她说:“刚参加新秀组有开心,有紧张,也有压力。每一次参加教研活动,总想着怎样少暴露一点自己的问题,结果问题越来越多。随着教研的不断深入,我从实际的事例和讨论交流中,领悟了自己所存在的共性的或者个性的不足。由此,愿意去看一些理论的文章,从理性认识的层面去反思、检视自己。渐渐地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深刻、实在。我觉得自己变了,开始从孩子的学习特点、兴趣指向、发展需要来思考问题。我觉得自己学着像名师那样思考和实践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职称-----个人总结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