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班观察记录大班音乐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班教案中班观察记录中班音乐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中班美术教案中班数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小班教案小班观察记录小班音乐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托班教案视频图库FLASHMP3安全教育论文语言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教师互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yun 感谢 yun 上传 0人参与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我们对园本教研寄予很大的期望。然而,由于受专业经验局限和教研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园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往往认同接受多,反思质疑少。我们认为在教研活动中要引导教师开展有价值的互动,教研组长的引领很关键,可以引导教师剖析问题、质疑思辨、推进辩论,让教师在问题情景中提升思维、积极判断、建构经验。
          一 适时点拨 引发互动    
          在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往往发现不了看似顺理成章活动中的问题,缺乏敏感性。因此教研活动中教师往往认可接受多、反思质疑少,难以形成有价值的互动交流。这时,教研组长就要制造“矛盾”,生发问题,引发教师间的有效互动。    
          案例一    对象:“青年研习小组”的成员。    
          内容:关于幺JL注意力的问题。    
          情景:模拟课堂(老教师扮演幼儿,青年研习小组成员观摩)。    
          在模拟情景现场,“青年研 习小组”的成员们努力观察、捕  捉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行为,并予  以记录。    在交流环节中,青年教师列举了很多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显性的行为表现,如,某某扭过头去摆弄玩具柜上的积木,某某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某某老拉衣角……这时教研组长抛出了一个问题:“我扮演的幼儿注意力集中吗?”“组长扮演的幼儿是现场唯一一个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她没有做任何小动作,也没有做任何影响活动秩序的行为。”青年教师们很快达成了统一意见。正当青年教师侃侃而谈时,组长叉抛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小动作就是注意力集中吗?你同意这个判断标准吗?为什么?”这个追问显然与教师原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青年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认识,思考之余大家突然悟到了什么,便转向另一个角度分析幼儿的行为状态。“组长扮演的孩子虽然没有显性动作,但眼神似乎不太集中,经常游离于当下情景。…‘组长扮演的孩子看起来比较注意倾听,但始终没有举手发言,这说明她没有积极思考。”“组长扮演的孩子选择材料与制作作品的速度都比其他孩子慢,似乎对操作活动不太感兴趣。”    
          教研组长的问题强烈地冲击着青年教师的原有认知和思维习惯,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客观地观察、解读幼儿的互动交流,青年教师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建构了新经验。    
          在案例中,教研组长在教师对问题缺乏敏感性时抛出了一个具有价值的问题。价值之一在于引导教师关注和质疑自己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和反思;价值之二在于引导教师开展积极的互动。    
          这种方法能将组员熟视无睹的问题凸显出来,较好地揭示研讨过程中的矛盾,引起教师对关键问题的关注、思考。同时,因为矛盾引起了教师的认知冲突,使教师产生迫切寻求答案的积极情绪,从而形成积极的交流气氛,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品质。
          二 欲擒故纵 形成互动    
          当教师在研讨中泛泛而谈,抓不住关键或实质性问题时,教研组长就要及时扭转局面,在反向讨论的线索中逐渐让教师在凸显的矛盾中产生顿悟,从而达到促进教师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目的。    
          对象:大班年级组教师。  
          内容:讨论“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下有关万里长城的经验。    
          讨论起始,很多教师都认为应该把长城“长”的特点作为关键经验,理由是“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墙…‘长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墙…‘长城是中国的标志”,等等。现场很热闹,大家的意见如出一辙,几乎都停留在对教材的浅显分析上,根本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才能让教师关注到幼儿发展的需要呢?教研组长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欲擒故纵,从另外一个角度抛出伪命题,期待教师在对伪命题的质疑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比直接指出教师的问题更有智慧和意义。    
          大家都同意把长城“长”的特点作为关键经验,而组长抛出的观点是应该把长城的用途作为关键经验,体现长城的历史价值。结果大家纷纷质疑组长的观点,现场又出现了一个讨论高潮。“怎样与孩子解说长城的历史价值?孩子能理解吗?…‘与孩子说历史价值是不是太成人化了,这是孩子必备的经验吗?”“面对特殊建筑造型与历史价值,孩子会对哪方面的经验更感兴趣呢?”“类似烽火台的知识点,我认为只适合在小组活动中尝试,可能有个别男孩子会对这个问题有些兴趣。…‘我认为认识长城的历史意义是成人思维,与幼儿的经验背景太远了。”“那么你们刚才确立的长城‘长’的关键经验,有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呢?”教研组长突然峰回路转,又把讨论拉回到前面的话题中。教师们忽然明白了许多,在刚才的讨论中,大家几乎都忽略了幼儿的需要,仅仅考虑万里长城的“有名”“古老”“最长”等信息,而根本没有关注到“长”这一特殊建筑造型会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延伸出相关的游戏,没有关注到“长”的可视性易使幼儿体验、理解。大家在教研组长欲擒故纵的“圈套”中渐渐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更应关注幼儿的经验与情感特征,否则课程就可能偏离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次讨论其实暴露了我们在儿童观与课程观上的问题。    在案例中我们发现,当教师抓不住关键问题时,教研组长并不急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故意从另一个角度抛出一个伪命题,引发教师在质疑中思考,帮助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在实践中迁移和运用。
          三  由浅入深 推进互动    
          有时在研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往往难以清晰地抓住本质问题。这时,教研组长就要见机行事,根据问题线索推波助澜,引导双方据理力争,在不断深入的互动中积极思维、提升经验。  
          案例三  对象:中班年级组教师。  
          内容:评析活动“妈妈包里的秘密”。    
          中班年级组教师观摩了活动“妈妈包里的秘密”后,随即进入评析环节。不一会儿讨论就集中到目标制订的问题上,形成了“以认知目标为重”和“以情感目标为重”的两种观点,双方的研讨虽然有冲突,但缺乏一定的深度。教研组长感觉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如何抓住机会推进研讨呢?于是,教研组长由浅入深抛出一系列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教师间产生积极的思维碰撞。如“只有让幼儿理解妈妈包里物品的用途及这些物品与宝宝的关系,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没有认知经验基础的情感从何而来?…‘我认为应该凸显情感要素,因为孩子对妈妈包里物品的用途都有认知经验,关键要让孩子体验、理解这些物品如何传达着妈妈对孩子的牵挂、呵护,这对孩子的发展更有意义,因此,情感是这个活动的首要发展价值。…‘认知目标是显性的,情感培养是慢慢渗透的,如果强调情感要素,那么如何避免简单说教的现象呢?…‘情感是日积月累的。如果内容题材生动,又符合幼儿的情感需要,我们能不能放大其中的情感要素?怎样放大?…‘妈妈包里的哪些物品对幼儿的认知经验的提升比较有意义?如果要加大对幼儿的挑战,还可在包里增加哪些物品?…‘教学活动中哪些环节比较自然生动地体现了情感要素?幼儿的理解与体验是否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原因何在?你有好的建议吗?”    
          当教师的研讨产生矛盾焦点时,教研组长像航行中的掌舵者,通过推波助澜式的追问质疑,引导教师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由表及里地提升经验,从而引发了教师的积极思维,推进了教师间的深入互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我为妈妈选礼物

最新园所新闻

进入园所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